10萬元生育補助只給「差額」 專家:誠意不足、吃社會保險豆腐
行政院今宣佈明年起,女性國人生育可請領社會保險生育給付加計生育補助,每胎均能達10萬元,明年上路實施。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今宣佈明年起,女性國人生育可請領社會保險生育給付加計生育補助,每胎均能達10萬元,明年上路實施。勞動部預估,每年將有9.9萬名投保勞保的勞工受惠,平均領取2.9萬元的生育補助。對此,學者專家批評,10萬元看似聳動,實際只是補差額,且高薪族保費繳得多,補助反而領得少,也不盡公平,政府吃社會保險豆腐,補助誠意也不足。
勞動部勞動保險司司長陳美女表示,各類社會保險女性被保險人生育,除可請領原有的勞保生育給付,將由政府另外編列公務預算,加給生育補助,合計每胎10萬元。以113年勞保數據推估,勞工生育補助方案年受惠人次9.9萬人,每年平均領取2.9萬元的生育補助。
中華民國勞務士協會理事長張凱翔批評,擴大生育補助10萬元,數字看起來很聳動,實際也就是補差額而已,勞保平均月投保薪資是3萬5千多元,生育給付可領約7萬元,這樣算下來,多領的補助也才2、3萬。
張凱翔進一步說,對投保薪資高的勞工而言,保費繳得比較多,生育補助反而拿得少,高薪族生一個小孩領不到1萬元補助,低薪勞工反而拿4萬多元,不盡公平。要擴大生育補助,政府何不直接定額補助?而不是吃社會保險的豆腐,要給錢,還不幹不脆。
而他認爲,這幾年高薪低報的狀況減少,因不只行政違規,也恐怕涉及刑事詐欺,應該很少人會爲了領多一點生育補助,冒違法風險,且低報也會影響到傷病等其他給付,投保單位也不太可能讓勞工投保級距高低變來變去。
社會學者、臺大退休教授薛承泰說,行政院這次透過社會保險加發生育補助,只能算是填補式的補貼,以勞保爲例,平均補助不到3萬元,真正花的預算不多,比地方政府10萬元獎勵金還不如,「誠意不夠」,催生效果恐怕也很有限。
薛承泰建議,應將結婚與生育綁在一起,提供結婚補助,若在婚後兩年內生小孩,生育獎勵可加碼提高,婚後兩年後生小孩,則迴歸一般獎勵金額。
對於以社會保險爲基礎,加發社福補助,薛承泰認爲若正面看待,這是平衡機制,讓經濟弱勢多拿一點,社會保險本來就可以此機制,但若從反面來看,勞保投保能鑽漏洞,加發應謹慎爲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