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羣分類「漢人改其餘人口」挨轟去漢化 政院迴應了

行政院。(資料照片)

藍委指改族羣分類是認知做戰 行政院:配合監委促進族羣平權調整。監察院資料

對於PTT網友近日發現,行政院官網將臺灣96.2%的已設戶籍人口從「漢人」改成「其餘人口」,引發討論。國民黨立委批,賴清德政府又在搞「去漢化」,這種「大改名」根本就是認知作戰,實在太過荒謬。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10日表示,行政院配合監察委員爲促進族羣平權所爲提議而進行的調整,並無其他政治考量。

李慧芝指出,行政院每年發佈國情簡介,系關於族羣的議題系基於戶籍法、原住民身分法、及入出國移民法等相關法令定義及人口統計資料所爲之說明,外界關注有關族羣統計相關說明,系行政院配合監察委員爲促進族羣平權所爲提議而進行的調整,籲外界勿做不必要的解讀。

她說,目前2千3百萬多人之數字係指係指居住國內「設有戶籍」之中華民國國民,包含已初設戶籍之外籍人士。另按我國已設籍人口,除了原住民族依原住民身分法爲族羣身分登記外,其餘人口例如閩南族羣、客家族羣及滿蒙藏等其他少數民族並沒有族羣的身分登記。

李指出,監察院鴻義章監察委員在111年12月對內政部戶政司提出建議,認爲當時行政院官網「國情簡介」對於族羣相關界定,臺灣族羣現況主要分成:「漢民族」、「臺灣原住民族」、「新住民」等,其中「漢民族」包括:閩南族羣、客家族羣、戰後移民等。如此漢番兩大族羣壁壘分明的族羣論述,恐不利於消除種族歧視以及形塑族羣平權。鴻委員並在112年前來內政部巡查時,針對該網站文字,再次提出調整意見。

李慧芝表示,內政部戶政司依據監察院意見,目前僅有原住民族羣須依法登記,外人來口依初次設籍紀錄統計,其他族羣人數無法分類統計,全數歸類爲漢人與事實不盡相符,因此改以其餘人口稱之,以客觀事實描述人口結構,並無其他政治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