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簡介96%漢人變「其餘人口」 黃智賢:爲臺獨建國不擇手段?

▲行政院國情簡介將漢族人口改爲其餘人口。(圖/翻攝行政院官網,點圖放大)

記者郭運興/臺北報導

近日行政院官網國情簡介中將96%漢族人口歸爲「其餘人口」,遭外界議論,行政院則迴應「此調整是尊重監委建議,爲促進族羣平權所進行的表述修正」。對此,媒體人黃智賢今(12日)表示,自己究竟看到了什麼?這跟消除種族歧視與族羣平等,有什麼關係?居然拿「漢番會製造對立」做藉口,到底爲了臺獨建國,建構假的國族認同,不擇手段?還是不敢面對,漢族人口96.2%的事實?不喜歡漢族這個詞,那要用什麼詞?無論如何,哪有用其他兩字的道理。

黃智賢表示,大家常說,民進黨之所以這一年多來,支持度上升,不是因爲執政能力強,其實是因爲同行襯托,同行太差,才讓民進黨可以好整以暇,而民進黨現在,可能已經太得意,開始不掩飾了。

黃智賢表示,最近有人發現,行政院官網的「國情介紹」有關人口的部分,居然悄悄的,悶不吭聲的,把「漢族」改爲「其餘人口」,輿論原地爆炸。這是什麼東西?自己究竟看到了什麼?

黃智賢指出,網站上描述是這樣的「臺灣目前已設戶籍人口2.6%爲原住民族羣。另,外來人口占1.2%,其餘人口占96.2%」,當然,這裡講的人口結構,只限臺澎金馬地區。

黃智賢再指,行政院當然有備好的說詞。發言人李慧芝說,監委鴻義章在民國111年12月指出,「漢」、「番」兩大族羣壁壘分明的文字論述,恐不利消除種族歧視與形塑族羣平權,建議內政部戶政司調整文字。行政院之後據此修改,沒有政治考量,請外界不要誤會。

黃智賢說,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法,讓人噴飯,把漢族講成「其他人口」,跟消除種族歧視,與族羣平等,有什麼關係?作爲最高行政機關,行政院得講人口結構,可是一講到人口結構,就讓民進黨很尷尬,因爲,臺灣人先祖,絕大多數,都是起碼從明清以降的各個年代,從大陸過來,這還怎麼反中?反祖宗了?沒膽子,所以就改祖宗。

黃智賢強調,行政院必須描述人口結構,結果,漢族人口占96.2%就直接把漢族講成「其餘人口」,以免引起注意。否則,如果是因爲不知道到底是漢滿蒙回藏的哪一族,那總有個統稱,叫做中華民族,但,中華民族更犯了臺獨大忌,所以,只好變成其他。

另外,黃智賢也駁斥行政院的說法,關於人口結構如何描述,學術界不會沒有清楚的定義,行政院拿一個監委的意見做藉口,說講「漢番」會製造對立?現在還有人在講「番」?騙誰呢?早就定名爲「原住民」了。當然啦,原住民跟漢族,或「外來人口」一樣,其實也都是外來的。

黃智賢質疑,行政院居然拿「漢番會製造對立」做藉口,把漢族變成其他人口,到底爲了臺獨建國,建構假的國族認同,不擇手段?還是不敢面對,漢族人口就是96.2%的事實?不喜歡漢族這個名詞,那要用什麼詞?無論如何,哪有用其他兩字的道理。

黃智賢提到,其實就是因爲要臺獨,要去中國化,就要抹掉一切跟大陸的關係,賴清德當行政院長的時候,甚至曾經想要在身分證跟戶籍登記裡,徹底用羅馬拼音,取代中文姓名。當時的方案,是讓所有臺灣人民自己選擇,可以用閩南語或客家話或國語發音的羅馬拼音,完全取代中文字,身分證上,沒有中文姓名了。

黃智賢指出,過去這個荒唐的案子,背後當然也是因爲臺獨,但是因爲過度激進,臺獨意圖太明顯,被輿論砲轟,立刻胎死腹中,但是,民進黨認爲,用原住民做破口,就可以逐步達標,高金委員跟藍綠白各黨,在前陣子,就歡欣鼓舞的,完成了原住民姓名,可以用羅馬拼音,徹底廢除中文姓名的三讀立法,可以想像,用不了多久,民進黨就可能再度提出,全民都可以,用羅馬拼音取代中文姓名。

黃智賢批評,現在行政院把漢族描述爲其他人口,這樣公然不專業,公然去中化,還振振有詞,不以爲恥,當然是政治輾壓專業,以政治力踐踏公務員,因爲知道,上頭深好此道,目的,就是爲了表忠。

黃智賢直言,民進黨可以惡搞人口描述,因爲認爲民意不會反彈,因爲,他們認爲支持反中的人,已經過半數。藍白支持度,已經小於民進黨,這時候,就又開始,爲建構臺獨論述打拼了。

最後,黃智賢大酸,96.2%人口是其他,從其他來,是其他後裔,先人墓碑上的大陸祖地,也要磨掉,改成其他,那麼,他們不是中華民國,更不是臺灣共和國,理所當然的是「其他共和國」。

▼媒體人黃智賢。(圖/取自2021環球時報年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