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在辦公室「裝忙」 專家警告:受害的是你自己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譯 樂羽嘉】
現在許多老闆希望員工回辦公室實體上班,認爲待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員工纔不會偷懶。面對這種「在場壓力」,Z世代年輕人開始流行一種名爲「task masking(任務掩飾)」 的策略,也就是擺出一副比實際上忙很多的樣子。然而專家警告,這可能會帶來更多壓力與職場倦怠。
自從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去年大動作實施「全面返辦公室」政策後,愈來愈多企業開始結束遠距工作,要求更多員工回到辦公室。
即使有員工反彈、辦公桌不夠用的問題,許多主管仍堅信人到公司,生產力就會高。
實際上可能正好相反。
由於現在大環境不佳、就業市場相當不好,沮喪的年輕員工可能不敢「大聲辭職」(loud quit),冒着失業的風險公然反對上司或公司政策。於是,他們選擇「task masking」,也就是表面上做樣子,彷彿手上任務多到滿出來,藉此掩飾實際上沒有那麼忙碌的事實。
他們費盡心思營造「很努力工作」的樣子,實際上幾乎沒在做事。
隨便滑一下各種社羣平臺,你就會看到一堆「辦公室裝忙指南」,像是腋下夾着筆電快速走路、故意超大聲敲打鍵盤,撥打聽起來超重要的電話給不存在的人,都是熱門招數。
這不只是社羣現象。好幾位主管告訴《Fortune》,他們確實觀察到員工一直在裝忙。爲什麼會這樣?
「微觀管理」是元兇
發明「task masking」這個詞彙的職涯平臺career.io指出,這種行爲的興起,跟進辦公室時間增加是同步的,原因很單純。
「要求員工回辦公室上班的公司,正是在傳達一種訊息,那就是『在場=生產力』,」career.io職涯教練奧古斯婷(Amanda Augustine)說。
她認爲這也反映出,年輕員工普遍不認爲坐在辦公桌前的時間長短,能夠等同於貢獻或成果。
事實上,「task masking」的本質,是證明「看起來很忙≠更有生產力」。
有無數主管告訴《Fortune》,他們直接目擊部下突然開始安排超多不必要的會議、刻意把超簡單的工作分散到一整個工作天來完成,只爲了看起來一直很忙。
Redefining Communications執行長飛德(Jenni Field)則指出,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心不在焉、效率低落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無論是在家還是在辦公室。」
「不想工作的人就是不會工作。」
一位人資主管告訴《Fortune》,公司裡「模擬滑鼠移動」軟體的下載數量顯著增加,也是一種「裝忙」法。
飛德表示,多數時候這得要歸咎於不明確的期待、微觀管理和缺乏溝通。「如果有人沒有做出成果,問題不是他們在哪工作,而是他們如何被管理。」
她強調,「如果公司要求員工待在辦公室上班,就必須給一個明確目的,而不只是要讓老闆『看到人』。」
「如果根本沒有明確目的,公司與員工應該一起討論,重新定義面對面工作的意義,解決task masking的根本原因。」
職涯顧問公司City CV執行長麥克琳(Victoria McLean)強調,task masking應該是主管的警鐘。
「如果員工覺得有必要裝忙,與其問『爲什麼他們不更努力』,我們更應該問『爲什麼他們覺得自己真正的工作不被重視?』」
她指出,當員工把精力花在「看起來像在工作」而非「真正工作」,表示這裡可能存在信任或認同感的問題。
裝忙或許不像表面上那麼致命,畢竟你能靠在公司內奔波或大聲打字浪費的時間很有限。
其實,很多人早在2024年上半年就已經開始這樣做了,只是當時還沒有這個名稱。主管們真的有注意到嗎?
根據Workhuman調查,去年夏天有36%的員工坦承「假裝在工作」,主要動機是想追求更平衡的工作與生活。
有趣的是,接近70%受訪者表示這對工作產出沒有任何影響,將近一半甚至認爲自己仍然是「超水準的員工」。
奧古斯婷說,「這代表task masking的關鍵理由或許不是拒絕工作,而是進辦公室太累,或根本沒那麼多事情填滿待在公司的上班時數。」
人生教練暨創業家布羅德斯(Lee Broders)強調,不管你是因爲倦怠或覺得不受信任而選擇「裝忙」,都可能會反過來影響你的工作倖福度,害你承受更多壓力、更筋疲力竭。
他建議年輕員工,「如果你發現自己在裝忙,不妨停下來想,爲什麼?我是太無聊、對工作不感興趣或是不喜歡這個政策?」
布羅德斯建議,與其把精力花在當戲精上,不如主動跟主管討論如何改善工作負荷或彈性安排。
「重點應該放在訂立明確目標,或爭取一個真正能提升產出的工作環境。」
麥克琳也認爲,老是在裝忙的員工其實是在虧待自己。
「職涯成功靠的不是在辦公桌前坐了幾個小時,而是靠成果、關係與聲譽。如果你不認同公司的辦公文化,就應該跟僱主開誠佈公地討論。」
「如果這間公司重視裝忙勝過真正的貢獻,你或許需要重新思考這裡是不是適合你成長的正確環境。」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Fortune、Forbes)
【延伸閱讀】
CoWoS不夠用了?臺積要讓晶圓變方形,日月光進攻「面板級封裝」
輝達讓夢幻材料「碳化矽」再度火熱,爲何臺廠漢磊最吃香?
23歲辭掉「四大」會計拚副業 創業兄弟年營收超過1億美元
9件不應該用ChatGPT做的事情
10招改善你的新陳代謝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