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腦筋急轉彎2》的「阿焦」嗎?專家:你只是太會保護自己
▲你是不是也像《腦筋急轉彎2》裡的「阿焦」(右),時常被焦慮情緒淹沒。(圖/迪士尼提供)
記者黃棱涵/綜合報導
你是不是也像《腦筋急轉彎2》裡的「阿焦」,經常被焦慮情緒牽着走?煩到喘不過氣來?別急着責怪自己,在《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一書中,專家提醒,適度的焦慮,其實是大腦啓動保護機制的方式,並不是單純的壞情緒,與其抗拒,不如學着接納,甚至感謝焦慮帶來的提醒與力量。
書中指出,恐懼與焦慮雖然常被混爲一談,但兩者背後的運作機制與目的大不相同。根據心理學的解釋,「恐懼」是針對眼前真實威脅的即時反應,像是看到一隻老虎朝你衝來時,本能地拔腿就跑,這不只是自然反應,更是一種保命機制,若沒有恐懼,人類恐怕早在演化過程中淘汰殆盡,恐懼不是軟弱,而是智慧,是大腦給我們的「危險提示器」。
而「焦慮」則不同,它是對「尚未發生」事件的想像性恐懼。例如考試前心跳加快、面試前反覆排練,這些都屬於「正常焦慮」,甚至可以幫助我們更專注、更謹慎。然而,當這種焦慮無止盡擴張,你擔心未來會失敗、會被拒絕、會失去控制,這些看似保護自己的預警,其實正在偷偷偷走你面對生活的能量。
許多心理專家提醒我們,焦慮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被它綁架,忘了怎麼活在當下。當你把大腦的資源都花在「預防未來」時,真正的解決方案反而無法浮現。長期處於焦慮狀態,還可能影響睡眠、記憶力和免疫系統,讓身體提前按下疲憊的警報。
但好消息是,適度焦慮其實是「大腦的預演」,提醒我們提前準備、提升警覺。與其抗拒它,不如試着問自己:「這份焦慮想告訴我什麼?」也許你會發現,它不過是內心深處提醒你珍惜當下、調整節奏、聚焦能量的朋友。
▼《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圖/寶瓶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