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熊熊怒火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面對自己國家的貪腐,東南亞地區的Z世代選擇透過社羣揭露權貴自肥的惡行惡狀,傳播他們的怒火。
精句選粹■On one side there are nepo babies flaunting corruption and on the other side there are common young Nepali people who are forced to leave their beloved country and families for studies and work abroad.
對尼泊爾年輕人來說,勾起他們怒火的是政治人物的兒子站在聖誕樹旁,樹下襬滿精品品牌禮物;對印尼來說,是國會議員撥出十倍於最低薪資的住房津貼給自己;對東帝汶來說,是國會企圖斥資好幾百萬美元,給國會議員買全新休旅車。
國家雖是不同,但政治權貴動用特權,圖利自己及其親族的故事卻是如出一輒,面對自己國家的政治菁英階層百般軟土深掘,東南亞地區的Z世代深感經濟剝奪。
9月初時,尼泊爾總理奧利成爲南亞第三位被民衆推翻的政府。
政二代炫富惹議
參與國會抗議的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商保德爾(Samip Paudel)對着鏡頭表示:「一邊是政二代炫耀着貪來的財富,一邊卻是尼泊爾年輕人被迫離開心愛的國家和家人,遠赴外地求學工作。」
他說他隨身攜帶自己用AI製作的小冊子,上面畫着前總理奧利吃着一袋又一袋的錢。保德爾接着說:「政二代問題就是我們年輕世代起義的引爆點。」
這些由Z世代和年輕的千囍世代掀起的抗議運動,正出現在長年宣稱有「人口紅利」的國家,一般來說,國家中有着一羣數量相當龐大且生於相同世代的年輕人,意味着經濟能藉人多力量大得到增長。
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統計,光是在南亞,在2025年至2030年間,每個月就有近100萬人可投入勞動市場。相似的人口趨勢也發生在東南亞國家上,其中又以全球人口第4大國印尼爲表率。
然而好景不再,經濟學家現在認爲這反而更像是「人口赤字」,學者指出,許多的亞洲國家創造工作機會無法滿足爆量的人口。國際勞工組織數據顯示,年齡介於15至24歲年輕人當中,尼泊爾2024年有33%的人沒有受僱、受教或者職訓,孟加拉和印尼則分別爲30%和21%。若是撇除處在戰亂的國家不談,這三國數據名列前茅。根據聯合國數據,亞太地區有近三分之二的勞動力,也就是約13億人仍爲非正式受僱,意味着這些勞工工作缺少了穩定工作該有的保障和福利,生活品質無法進步,只能得過且過。
高學歷卻找不到合適工作
此外,作爲南亞抗議運動爆發的關鍵,正是社羣平臺。
在抗議活動爆發前的幾周,尼泊爾年輕人開始分享從政客子女社交媒體帳戶截取的照片,並加上#nepobaby或#nepokid標籤。其中流傳最廣的照片,便是尼泊爾高官兒子入住高檔飯店,站在堆滿了Gucci和LV等名牌的聖誕樹旁的照片。
尼泊爾政府爲遏止社羣平臺繼續流傳相關照片,禁止了Facebook、Instagram等平臺,不過這反而激起年輕人上街抗議,縱火焚燒國會。
保德爾說。「我們意識到,政府的社羣媒體禁令是在我們開始發出反腐敗聲音的時候,他們試圖讓我們保持沉默。」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印尼近日有個@cabinetcouture_idn的IG帳號開始追蹤,印尼官員及其家人穿金戴銀的生活,自9月10日創帳號以來,已經吸引17.4萬名追蹤,側面帶出該國年輕人對政治權貴的奢華生活感到的不滿。
根據印尼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數據,在本屆國會中,近四分之一的議員至少有一位親屬參與政治,凸顯出印尼政治有朝日漸家族化的趨勢前進。
但若是跟菲律賓相比,那隻能說是小巫見大巫。菲律賓5月期中選舉,82位當選的省長中,就有71位來自政治世家,現任總統小馬可仕本身也是大獨裁者之後。
對南亞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雖受過高等教育,但畢業之後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們亦沒有家庭背景、政治裙帶關係可依靠,社羣讓他們看見被排除在外的生活,也成爲讓他們走上抗爭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