糉餡玩創意 食材嘉年華
曾威翰。(曾威翰提供)
世界潮流在走,但臺灣端午節還是要有。
對許多人而言,往年端午節必吃的各式糉子,也早已逐步變化成爲全新的餐點及伴手禮戰場。畢竟糉子吃了不知道多少年,如果不能讓大家在跟隨傳統之餘還能嚐鮮,還真的不知道到了這時候,還有多少人記得肉糉的緣起,是爲了一個詩人屈原。
不過,扣除各式各樣長得像糉子的節慶衍生品,隨着世代的交替,傳統文化也漸漸的被新世代遺忘了。從爲了紀念一個人,漸漸衍生爲以烹調方式作爲分水嶺的水煮南部糉及炒過的北部糉戰爭。
近十多年來,糉子也同步成爲各家知名餐廳年度的浮誇創意展現。另一方面,今年的端午風潮也從傳統風味更往潮流與故事靠攏。有人利用傳統的臺菜食材及各地小吃傳承下來的周邊沾醬,包裝成臺灣人專屬的臺灣故事糉。
像是以經典臺菜與時尚風格聞名的米其林一星餐廳富錦樹臺菜香檳,更利用在地神醬爲口號,打造以糉子爲主題的聯名行銷禮盒。
另外也有人把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現在都能在精選與元素重整下,變成升級版的臺菜食材嘉年華,幾乎是每一道菜色,都能用糉子作爲載體「原味重現」。
像是一直以來都是臺菜重點菜色的紅燒肉、烏魚子、麻油雞及老雪菜,都能成爲鮑魚紅燒肉極品糉、烏金御品麻油雞糉與金絲蛋黃菜飯糉等品項。
不過,無論是哪種風潮,其實近年來的永續健康概念,也逐步扭轉端午節包裝、食材選用與傳達意象的差異。除了搭配能溯源的食材及與在地小農產品,搭配在地農產與傳統節慶,也能更讓消費者重視食材來源,也賦予端午糉禮更高的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