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歐洲各界期待歐中合作爲世界提供更多確定性
新華社布魯塞爾7月25日電 綜述|歐洲各界期待歐中合作爲世界提供更多確定性 新華社記者 7月24日,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在北京舉行。今年是中歐建交50週年,歐洲各界期待歐中雙方加強溝通、增進互信、深化合作,爲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中歐合作成果豐碩
50年來,中歐年貿易額從24億美元增長到7858億美元,增長了300多倍,投資額從幾乎爲零增長到近2600億美元。中歐“一帶一路”合作交出不俗答卷: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1萬列,匈塞鐵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克羅地亞佩列沙茨跨海大橋等項目建設,給當地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歐盟對外行動署副秘書長奧洛夫·斯科格表示,2024年歐中日均貿易額達20億歐元,從貿易投資、環境保護、數字事務到外交與安全政策及人文交流,雙方廣泛開展合作、全面深入互動,取得豐碩成果。 德國黑森州歐洲及國際事務司前司長米夏埃爾·博爾希曼表示,建交50年來,雙方在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方面碩果累累。“中德企業攜手開拓市場、深化合作的故事精彩紛呈,這種持續不斷的合作氛圍本身就是雙方關係成熟的重要體現。” 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米夏埃爾·舒曼說,歐中持續深化夥伴關係、強化互利合作,爲德國乃至歐洲製造業企業提供了穩定預期和長遠發展機遇。“中國不僅是重要的市場,更是技術合作和共同創新的重要夥伴。” 舒曼表示,過去幾年間,從航運延誤到零部件短缺等種種亂象表明,可靠的合作伙伴不可或缺。當歐洲尋求增強經濟韌性時,中國以其可靠性和創新性成爲理想的合作伙伴。中國始終踐行承諾,不僅通過貿易往來,更通過對歐基礎設施與綠色技術投資,爲雙方創造就業機會。 近年來,歐盟國家高度重視綠色產業發展,中國也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含綠量”,雙方在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上高度契合,綠色成爲中歐合作的鮮明底色。大亞灣核電站、希臘色雷斯風電場、德國德倫太陽能園區等項目已經成爲中歐綠色合作標誌性成果。 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甘巴爾代拉表示,中歐共同加快清潔能源轉型、推動全球向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方向發展。這種一致性不僅對全球氣候治理至關重要,也爲這兩個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務實合作奠定了基礎。 BI挪威商學院戰略教授卡爾·費說,中國和歐盟在綠色轉型方面擁有許多共同目標,雙方的優勢領域可以形成互補,雙方合作將爲全球綠色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維護多邊主義 共促世界繁榮
觀察人士認爲,中歐作爲全球的兩大力量、兩大市場,雙方在貿易、投資等領域加強交流合作,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可以爲變亂交織的世界增加更多穩定性、確定性。 “歐中合作潛力無限。”斯科格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世界期待中歐作爲全球兩大重要力量攜手合作,緩解緊張局勢、共同維護多邊主義。 歐盟亞洲中心聯合主席、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裡克·索爾海姆認爲,歐中在多個領域擁有共同利益。雙方有更多的共同點,而非分歧。歐洲應與中國以及更廣泛的全球南方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卡爾·費表示,中國與歐盟都是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者,雙方應共同維護自由貿易體系及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機制,努力維護雙邊關係穩定,在政策制定和調整過程中塑造穩定、可預期的環境,共同爲全球穩定作出貢獻。 舒曼說,在當前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保護主義擡頭的背景下,歐中攜手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尤顯重要。“歐中之間的合作是對開放、規則和共同責任的堅守。” 比中友協前主席弗蘭克·威廉斯指出,歐中都反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做法,都希望世貿組織恢復正常職能運行,也都反對對第三國實施單邊制裁,特別是帶有“長臂管轄”性質的措施。歐中應共同努力,維護多邊主義、全球供應鏈完整度和自由貿易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