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信號加速釋放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賈驥業
一場會議、兩份公開徵求意見的文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信號在今天加速釋放。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關於改革,這場會議提到,要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規範地方招商引資行爲。
同樣在7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起草的兩份文件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包括《政府投資基金佈局規劃和投向工作指引(公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工作指引”)和《加強政府投資基金投向指導評價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旨在加強政府投資基金佈局規劃和投向指導評價。
單從名稱上看,這兩份文件與今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沒有明顯的關係。但細讀文件就能發現,“不以招商引資爲目的”“避免投資於存在結構性矛盾的產業”“防止重複投資和無序競爭”等字眼,都明確指向了“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這一核心命題。
工作指引提出,加強對政府投資基金佈局規劃和投向指導,突出政府引導和政策性定位,防止同質化競爭和對社會資本產生擠出效應。
這份文件提到,設立政府投資基金要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要求,不以招商引資爲目的,鼓勵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政府投資基金投向要符合國家生產力佈局宏觀調控要求,避免投資於存在結構性矛盾的產業,在新興產業領域防止盲目跟風、一哄而上,支持有關行業企業實施兼併重組,加快技術更新換代,推動產業提質升級。同時,工作指引要求,政府投資基金應控制對單個企業投資金額或比例上限,並在設立方案或相關法律文件中明確。
如何保障上述要求更好地落地?管理辦法則將“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情況”作爲一項重要指標,納入政府投資基金投向評價指標體系。管理辦法還明確指出,相關指導評價管理工作要“嚴防地方政府通過政府投資基金變相補貼產能過剩領域,防止重複投資和無序競爭”。
實際上,7月份以來,圍繞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央層面曾多次聚焦“治理無序競爭”“規範地方招商引資”等重點難點問題。
7月初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基本要求是“五統一、一開放”,即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爲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其中,“統一政府行爲尺度”系首次提出。
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賈若祥看來,“統一政府行爲尺度”,將爲各類經營主體創造更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有助於破解不同地區之間的過度‘內卷’,促進要素資源流動。”
政府投資基金是一種政府行爲。今年1月發佈的《關於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政府投資基金的定位,就是要聚焦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市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薄弱環節,吸引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黃少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當下供給側“反內卷”的核心就在於地方政府要儘快放棄補貼、股權投資等選擇性產業政策,約束其對產業和企業的微觀干預能力。“‘內卷’的本質是市場供需失衡,而地方政府的各種補貼和產業基金正是(易造成)這種失衡的推手。”黃少卿說。
對此,工作指引就政府投資基金的重點支持領域作出要求。工作指引提到,政府投資基金要着力增加高端產能供給,聚焦產業技術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其中,產業投資類基金要在產業發展方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圍繞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佈局建設未來產業;創業投資類基金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市場化方式投資種子期、初創期企業,兼顧早中期中小微企業,支持科技創新,解決重點關鍵領域“卡脖子”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30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