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有相似的地方,但焦慮症和抑鬱症有着本質的區別
我經常和來訪的朋友講,同一條河,焦慮症與抑鬱症一起淌過對面。
水最深的地方,只不過恰好到膝蓋。而這兩者的反應,差得太遠了。
先說焦慮症。腳剛碰到水,就開始慌,心裡頭撲通跳得厲害。會覺得這水怎麼這麼涼,是不是藏着什麼東西?走了兩步,水漫到小腿,立馬開始喊:“不行了不行了,這水太深了!我要被淹死了!快救我啊!誰來拉我一把!” 聲音裡全是急,帶着哭腔,手忙腳亂地想往回爬,又想往前衝,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他不是覺得水真的能淹死人,是心裡頭那個“怕” 被放大了無數倍。怕腳下滑一跤,怕水流突然變急,怕自己體力不支,怕這河根本沒有盡頭。哪怕旁邊有人告訴他 “水不深,往前走幾步就到對岸了”,他也聽不進去。滿腦子都是 “危險”“快死了”“救我”,身體也跟着起鬨,心跳快得像要炸開,呼吸急促得像剛跑完一千米,手心全是汗,有時候還會頭暈、發抖。
他不是不想往前走,是太想往前走了,太怕走不過去了,所以才慌成那樣。
再看抑鬱症。他走進水裡,表情淡淡的,沒什麼變化。水到腳踝,他沒感覺;水到膝蓋,他還是那樣。你問他“水涼不涼”,他可能半天回一句 “還行”。他不會喊救命,也不會着急。甚至可能覺得,這樣挺好的。水流慢慢推着他,他就順着勁兒漂。心裡頭空空的,沒什麼想法。不會想 “能不能到對岸”,也不會想 “會不會淹死”。就覺得,漂着也不錯。要是有人拉他,他可能還會把手縮回去。
不是故意的,是真的覺得沒必要。他可能會想:“就這樣吧,順着水流漂到哪兒算哪兒,漂到大海里也挺好,不用再費勁走路了,也不用麻煩別人惦記着。” 臉上沒什麼表情,不是難過,是連難過的力氣都沒有。
這兩種狀態,根本不是一回事。
焦慮症的核心,是“怕”。怕失控,怕未知,怕現在的難受停不下來。很多時候,那點事根本不值得這麼緊張。而他控制不住。腦子裡會反覆想不好的結果,越想越怕,越怕越想。
身體也跟着緊張,肩膀繃得緊緊的,晚上睡不着覺,要麼就是睡着了也老做夢,一點動靜就醒。
他所有的掙扎,都是爲了活下去,爲了好起來。哪怕那掙扎看起來很狼狽,很沒用,本質上都是想抓住點什麼,想擺脫現在的痛苦。
抑鬱症的核心,是“空”。不是難過,是連難過都沒有力氣。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以前喜歡的歌,現在聽着沒感覺;以前愛吃的東西,現在嘗不出味道。不是故意不想做,是真的覺得 “做了又怎麼樣呢”。
活着好像沒什麼意義,也沒什麼盼頭。所以不想掙扎,不是不能,是覺得沒必要。就像一臺沒油的機器,不是壞了,是根本沒動力轉了。他不會想“怎麼才能好”,因爲他覺得好起來也沒什麼意思。
有朋友問過,焦慮症的煎熬隨着時間流逝,會不會演變成抑鬱症?
其實不太會。但焦慮症確實會引起抑鬱情緒。
每天神經繃得那麼緊,換誰都扛不住。累到一定程度,肯定會有不想動、沒意思的心理想法。
就像人跑了一千米,累得不想說話,那是疲勞,不是病了。因爲太緊張、太消耗,所以暫時沒力氣高興了,等狀態好一些時,情緒又會逐漸好起來。
這兩種東西的底色,差太遠了。
所以啊,別把焦慮症和抑鬱症混爲一談。
焦慮帶來情緒低落的時候,別瞎琢磨:“我是不是要得抑鬱症了?” 不會的。你那些慌,那些怕,那些控制不住的緊張,都是焦慮症的樣子。它再難受,也不是抑鬱症的前兆。就像感冒會咳嗽,咳嗽不一定是肺炎。
不能因爲有點像,就往最壞的地方想。
當然了,不管是焦慮症還是抑鬱症,難受都是真的。但知道它們不是一回事,至少能少點額外的擔心。你現在的掙扎,哪怕再狼狽,都是好的信號,說明你還想往前走,還想擺脫痛苦。這就比什麼都強。
那條河,大家都在走。有人走得慌慌張張,有人走得沒精打采。但水的深淺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心裡的感受。別因爲自己慌,就覺得自己要變成那個沒精打采的人。
本就不是一條路,縱然有重合的場景,但最後也不會走到一塊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