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業巨頭”麥肯錫:AI是每次董事會的話題,這對諮詢業是“生死存亡的時刻”
當人工智能能在幾分鐘內完成數據分析和製作精美報告時,諮詢業巨頭麥肯錫如何證明其存在的價值?
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顛覆性衝擊,全球諮詢業巨頭麥肯錫高層將此視爲整個行業的“生死存亡時刻”。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麥肯錫全球管理合夥人Bob Sternfels透露,人工智能已成爲公司每次董事會會議的必談話題。公司正迅速部署數以千計的AI“智能體”來輔助顧問工作,從撰寫報告到覈查邏輯,AI的身影無處不在。Sternfels甚至預見,在不遠的將來,麥肯錫將爲每位員工配備一名人工智能代理。
“我確實認爲這對我們的行業是生死攸關的,”麥肯錫高級合夥人、AI業務負責人Kate Smaje表示。這一判斷凸顯了AI對傳統諮詢業的巨大壓力,即自動化可能取代過去由高薪顧問完成的大量工作。然而,Smaje補充說,她認爲這對麥肯錫而言是“一次生存之利”,暗示公司正將挑戰轉化爲機遇。
AI重塑工作方式與團隊結構
麥肯錫對AI的應用已深入日常工作。公司目前已推出約12000個AI智能體,其中最受歡迎的工具之一是幫助員工以經典的“麥肯錫語調”——一種被描述爲犀利、簡潔、清晰的語言風格——進行寫作。另一個常用智能體則能檢查顧問論點的邏輯流程,確保其合理性。
技術的介入正在重塑項目團隊的構成。據Smaje介紹,一個傳統的戰略項目可能需要一位項目經理和14名顧問,而如今,同樣的任務可能只需要一位項目經理、兩到三名顧問,再輔以幾個AI智能體和“深度研究”能力。這意味着對初級員工執行重複性任務的需求減少,而擁有數十年經驗、能洞察問題本質的資深合夥人則變得更加不可或缺。
商業模式轉向與收入結構變化
隨着客戶需求演變,麥肯錫的商業模式也在悄然改變。一個顯而易見的變化是,越來越少的客戶願意僅僅爲了戰略建議而聘請諮詢公司。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大公司越來越多地尋求顧問來幫助他們建立新系統、管理變革或學習新技能。
據諮詢公司Oliver Wyman的首席執行官Nick Studer觀察,“管理顧問的傲慢時代已經結束”,客戶“不想要一個拿着PPT的西裝革履者”,而是希望顧問能深入一線與團隊共同創造價值。
順應這一趨勢,麥肯錫約四分之一的業務已採用成果導向的收費模式,即部分報酬與項目是否達成特定結果掛鉤。更值得注意的是,提供AI及相關技術諮詢目前已佔到公司總收入的40%。Sternfels強調,公司自身必須與客戶一樣快速地進行實驗和進化。
麥肯錫堅稱:不會裁員
儘管AI帶來了效率提升,但麥肯錫領導層堅稱,公司不會因爲人工智能而裁員。公司員工總數從2023年的約45000人降至40000人,部分原因是爲了修正疫情期間的過度招聘。Sternfels表示,公司未來幾年仍計劃“積極”招聘。
然而,招聘的標準正在改變。麥肯錫現在更青睞那些能證明自己是“快速學習者”和善於團隊協作的人才。與此同時,公司也在開拓新的業務領域,例如幫助企業識別和培養未來高管。Sternfels認爲,這類依賴人類深度經驗的業務,“我認爲不會被AI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