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收場火警增多 桃園年底前納第2波高風險管制對象
近期資源回收場與廢棄物處理機構火警增多,桃市府預計年底前將列爲第2批納管對象,強化防災改善方案。圖爲桃園市觀音區日前一間資源回收場傳出火警。資料照,記者周嘉茹/翻攝
桃園近年工廠與倉儲火災頻傳,市府去年起納管高風險場所,今年1至7月相關火災件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5%,有望創下10年新低。環保局表示,有鑑於近期資源回收場與廢棄物處理機構火警案件增多,預計年底前也將列爲第2批管制對象,強化防災改善方案。
桃園過去發生新屋保齡球館、美福倉儲大火等多起重大火災,市府透過大數據檢討,發現工廠及倉庫火災每年約150件,其中倉儲火災已成常態且居高不下。隨廠房倉儲存放物品日益複雜,救災行動也更困難。
爲加強源頭控管,市府去年成立跨局處「防災應變推動小組」,並修正自治條例「火災預防自治條例」,首度納管危險化學品、爆裂物先驅化學物質、低溫冷凍倉儲等高風險場所,要求業者加強防火設備與安全規範,包含堆高、體積等設置限制,並要求增設防火措施與防火區劃,未改善者將依法優先拆除。
據統計,首批納管的992家高風險場所中,已有逾8成完成防災改善;經發局列管工廠危險品有213家不符防災改善方案,持續輔導改善中;消防局發現8家疑似違建地下工廠有危險物品未提消防設施申報;勞動局發現有34家業者未具備使用防爆性能的構造,限期改善中,逾期將處分。
不過除工廠與倉儲,近年資源回收場與廢棄物處理機構也頻傳火警,消防局統計,桃園市今年截至9月已有9起回收場火警,相較2020年、2021年爲5件,2022年至2024年僅1件,案件數明顯升高。
環保局長顏己喨表示,市府已規畫年底前公告254家業者納入第2批高風險管制對象,其中堆置大量可燃物質的資源回收場將成最大宗,另處理塑膠、橡膠、紙類及木材的再利用機構,和處理易燃性、反應性或有害混合溶劑及潤滑油的公、民營廢棄物處理機構也都會納入管制。
議員楊朝偉表示,對於市府規畫擴大管制對象樂觀其成,但應進一步評估將物流中心、木材加工場等場所一併納入管理。議員彭俊豪也建議,對多次發生大火的垃圾掩埋場應有更完整的法治規範,加強跨局處聯合稽查,才能降低火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