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重回10大死因 專家促重視防治預算

自殺死亡數攀升,時隔14年重回國人10大死因,專家認爲,各縣市心理健康與自殺防治的預算普遍偏低,呼籲擴編心理健康與自殺防治預算,強調資源連結與去污名化的重要性。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顯示,113年自殺死亡人數爲4062人,較112年增164人,增幅爲4.2%,每10萬人口有17.4人因自殺死亡,自殺標準化死亡率爲每10萬人口13.4人;113年0至14歲、 65歲以上自殺死亡人數較112年下降, 其餘年齡層均呈上升。

臺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呂淑貞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全臺22縣市資料庫分析發現,在兒童與青少年族羣自殺情形明顯攀升,尤其是女性。青少年面臨校園壓力、情感問題與初入職場的不確定性,加上目前正值畢業季,新鮮人適應職場的挑戰也成爲風險因素。

呂淑貞說,中壯年族羣因職場壓力、經濟變動、通膨及財務困難等因素,再加上精神疾病盛行率上升,家庭暴力與家庭安全問題也使得相關族羣成爲高風險對象。自殺者「不是想死,而是活不下去」,因此社會必須提供支持與協助,讓感到絕望的人有機會重新站起來。

呂淑貞呼籲,應針對不同族羣設計多元化的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計劃,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職場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應從小紮根,社會情緒學習至關重要,網路雖可提供交友平臺,但現實生活中的快樂與支持更不可或缺,家庭與同儕關係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呂淑貞表示,各縣市心理健康與自殺防治的預算普遍偏低,建議中央與地方政府擴編相關資源,協助民衆瞭解如何尋找與連結資源,推動去污名化行動,若一個人長期壓抑、無法釋放壓力,如同高壓鍋終將爆炸。快樂需要被營造,預防勝於治療。

呂淑貞以氣體蓄意自我傷害爲例說明,據統計,相關人數有上升趨勢,113年較112年增加146人,整體上升18.9%,男性增加12.8%、女性攀升39.3%,除了家庭與職場需及時關懷周圍的人們,實體商店與外送平臺也應該成爲自殺防治守門員,適時關懷、通報可能挽救生命。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一個月!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