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與城市溫度的雙向奔赴——菏澤殘障人士羣體閃耀時代舞臺
5月18日是第三十五次 “全國助殘日”,在這個特殊日子來臨之際,一則喜訊傳來:鄆城縣廣強殘疾人創業孵化中心主任錢廣強榮獲 “全國自強模範” 榮譽稱號。令人振奮的是,僅2025年上半年,菏澤市就有四位殘障人士接連獲得 “全國勞動模範”“全國自強模範” 等國家級榮譽。
“我市有四名殘疾人獲國家級榮譽,這是市委市政府、各級各界、全社會共同支持關愛的結果,也是殘疾人不忘初心、自強不息、奮力拼搏的結果。從錢廣強到崔哲、王呈周、李程,我市不斷涌現獲得全國表彰的殘障模範,這不僅是個人奮鬥的凱歌,更是一座城市文明高度的生動註腳。這場自強不息與城市文明的雙向奔赴,正在書寫新時代的動人篇章。” 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廣東感慨道。
生命之光:逆風翱翔的星辰
在定陶區舉重訓練館,定陶區殘疾人聯合會運動員、初級教練員崔哲的每次託舉,都鐫刻着與命運抗爭的印記。小兒麻痹症曾試圖束縛她的生命軌跡,但這位定陶姑娘卻用雙手在賽場上鑄就了鋼鐵意志。2024年,她在巴黎殘奧會上勇奪金牌,實現了菏澤市在殘奧會上的歷史性突破。她的訓練記錄本上記載着戰術分析與生理監測數據,正是這份近乎嚴苛的自律,讓她從省隊一路走進國家隊,如今又轉身成爲播種希望的教練。4月28日,崔哲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 “全國先進工作者” 榮譽稱號,這份榮耀是對她22年不懈努力的最高讚譽。
在山東聚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呈周的實驗室裡,機械臂的每一次精準抓取,都在訴說着這位科技工作者的倔強。王呈週週歲時,因患脊髓灰質炎,造成左腿殘疾,但他在不斷超越自我中構建起“精密機械的王國”。他研發的產品先後獲得2項 “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申請國家專利15項,產品還先後出口到老撾等7個國家。今年,他榮獲 “全國勞動模範”稱號,這是對他多年辛勤付出的最好褒獎。
全國勞動模範、山東漆器髹飾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程先天右眼失明。他讓千年大漆在牡丹紋樣中煥發新生,他研發的牡丹紋漆器亮相中國和巴西建交文化交流展臺。其團隊研發的快速乾燥法,讓傳統漆藝週期縮短三分之二。
制度匠心:託舉夢想的沃土
我市建立的 “全鏈條” 助殘體系頗具匠心。
在創新就業矩陣方面,我市建成13處文創工坊,培訓殘疾人305人,實現高質量就業83人,創收620萬元;孵化出直播帶貨、數據標註等新業態,培訓殘疾人2227人次。
精準賦能工程同樣成效顯著。通過實施 “強翼貸”“豐羽助”“展翅翔” 等項目,惠及112人;加強對殘疾人大學生的就業服務,以 “一人一策” 的方式幫扶服務423人次,服務率達100%;推動盲人按摩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增盲人按摩機構9家,培訓殘疾人151人,其中120人取得醫療保健高級資格證書。
融合教育也實現了突破。在定陶區特殊教育學校,融合教育模式打破了傳統教育的藩籬。普通教室裡的無障礙設施與特教資源教室有機結合,殘健學生共同參與非遺課程。這種“沉浸式”教育讓像崔哲這樣的孩子從小樹立起“我能行”的信念,爲他們日後綻放光芒埋下了種子。
此外,我市還開展自強模範評選、殘疾人文化名士評選活動,《菏澤日報》等媒體積極宣傳有所作爲的殘疾人的故事,鼓勵殘疾人奮發向上、勇立潮頭,在全市營造出關注關愛殘疾人的濃厚氛圍。各級各部門對殘疾人厚愛一層、關愛有加,在提供適宜崗位、學習深造、晉級晉升等方面一視同仁。同時,我市建立健全了從殘疾人技能培訓到學歷教育、創業扶持、貸款貼息等方面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讓每一個有意願、有能力就業創業的殘疾人都能感受到黨委政府的關愛,留下殘聯組織扶持的溫暖印記。
文明基因:滋養自強之花
菏澤的仁愛傳統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莊子“天地與我並生”的哲學思想滋養着這座城市的包容品格。菏澤將這種文化基因轉化爲制度創新:公共場所無障礙改造覆蓋率逐步提升,正在打造的“15分鐘助殘服務圈”惠及更多特殊羣體,企事業單位按比例安置就業政策執行率連續七年位居全省第一。
企業社會責任的覺醒也爲殘障人士發展形成強大助力。錢廣強創辦的創業孵化中心累計舉辦各類創業培訓、技能培訓300多期,培訓殘疾人及其他困難羣體1.1萬人次;培育出300多個電商店鋪,讓黃河灘區農產品走向全國。李程創建非遺工坊,五年間培訓了960多名鄉村工匠,帶動衆多學徒和殘疾朋友就業,還幫助學徒開辦手造工坊,將大漆修復技藝的創新成果推廣到全國,帶動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殘疾人等5000餘人實現就近就業,爲傳承中華非遺技藝、促進就業創業和鄉村振興作出突出貢獻。這種實踐讓殘障人士不再只是幫扶對象,而是成爲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菏澤日報記者 張紅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