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行情三動能 庫存回補潮將來襲

臺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股加權指數29日近期衝上24,570.15點,再創下歷史新高。面對2025年第4季與明 (2026) 年初的市場走向,投資人關注資金動能是否延續,以及基本面能否提供支撐。國泰臺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樑恩溢直言:「臺股創新高,但仍不預設高點。」臺股已進入資金行情階段,明年上半年有望迎來消費性電子的庫存回補潮,主因在於關稅議題逐漸鈍化,品牌廠商將恢復備貨動能,屆時不僅AI題材受惠,民生消費品也可能同步啓動拉貨。

樑恩溢分析,這波臺股創高並非泡沫堆疊,而是政策壓力逐步解除後的合理反應。美股主要指數先前率先創高,主要因資金集中效應,美國「大而美法案」、「GENIUS天才法案」通過,穩定幣監管架構建立,以及「聯準會預期9月重啓降息」,三大因素促使美元乘數效果擴大,資金行情提前啓動。臺股則因晶片法案與川普激烈關稅政策影響,於4月提前「清創」後至今融資餘額仍處低檔,顯示市場尚未過熱,如今關稅不確定性逐漸解除,投資人心中最大疑慮已消除,臺股創高具備基本面支撐。

展望第4季,樑恩溢指出,資金行情將成爲主軸,三大動能值得關注。首先,美國降息後外資可望重新買超臺股;其次,內資可能進行換匯,將資金轉向臺股配置;第三,臺商資金迴流的五年限制逐步釋放,過去資金多流向房地產,但在央行《平均地權條例》、信用管制等政策下,資金有望轉向股市,爲臺股注入新一波動能。

2026年上半年,樑恩溢認爲,美國消費力道將逐步釋放。目前消費性電子庫存處於低檔,品牌廠商因關稅議題不敢堆貨,但隨着政策鈍化、法案發酵,美國消費者手上資金充裕,購物需求蓄勢待發。Walmart、Costco等大型零售商庫存偏低,預期將啓動庫存回補潮,屆時不僅AI題材受惠,衣服、鞋子、電視、電腦等民生用品也隨時都有可能啓動拉貨,可望帶動臺股相關供應鏈營收。

國泰臺灣高股息基金以「競爭力強大」、「股價波動低」及「持續配發高股息」的個股爲選股核心,兼具進可攻、退可守之優勢。截至7月31日,產業配置以電子零組件29.14%、半導體23.03%及其他電子13.4%爲主,前十大持股包括臺積電(2330)、貿聯-KY(3665)、臺光電(2383)、川湖(2059)、健策(3653)、健鼎(3044)、智邦(2345)、致茂(2360)、旺矽(6223)與聯發科(2454),基金採主動操作,能在市場波動加劇時靈活調整投資組合,致力爲投資人創造具潛力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