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談併購策略 行業高位仍有性價比較高項目|直擊業績會

財聯社3月24日訊(記者 樑祥才)素有“併購王”之稱的紫金礦業(601899.SH),在過去一年有色金屬價格高企背景下,其出手速度並未受到影響。公司董事長陳景河認爲,行業高價背景下,仍有性價比較高的項目。

在今日召開的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有機構問及紫金礦業併購策略時,陳景河迴應道,自己非常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陳景河表示,實施併購,是公司既定的策略。即使在銅、金等金屬行業高價位背景下,仍有相對性價比較高的項目,公司不會去買“很貴的”標的,也不會不惜代價去實現某一個目標。

他表示,在併購時,如果從賣方給出的估值模型來測算,項目確實會比較貴,但公司還要從資源儲量增幅空間,接管以後成本的下降空間等方面來考量,未來是否會有更進一步的改進空間;並從四個方面闡釋了公司的併購策略。

一是,從礦的品種來看,選擇跟未來社會發展成長性契合度較高的品種,比如,銅在新能源、智能化進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當前地緣政治衝突、全球央行貨幣超發等情況下黃金價格節節高升,未來黃金也是公司在投資併購方面非常重要的標的之一。

二是,地域選擇方面,公司堅持全球化發展戰略不會動搖,考慮到地緣政治等方面影響,全面加大與中國周邊國家的投資。在投資環境有一些問題的國家,標的肯定會便宜些,在各方面條件較好的區域,標的肯定會貴些,這就需要公司內部去權衡各種利弊。

三是,在投資項目選擇上,現在特別關注在產項目的一些併購,這樣完成併購後,很快就會在業績上得到兌現。

四是,目前,海外風險在提高,紫金礦業秉承共同發展理念,在開發任何一個項目時,都能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作爲公司的責任去執行,這樣就能得到當地政府大力支持,進而提升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2024年以來,以銅、金爲代表的有色金屬價格屢創新高後,紫金礦業發生了五筆大規模併購,總金額超240億元。

紫金礦業官網顯示,除公司起家於福建上杭縣紫金山金銅礦外,其餘國內14處礦山資產均來自各種形式的收併購。公司海外礦山項目遍佈中亞、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共19處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業績說明會上,陳景河坦言目前公司市值管理做的“不算很好”,在目前高成長性背景下,從全球銅業上市公司來看,公司在估值上表現不如南方銅業、自由港麥克莫蘭銅金(下稱,自由港)。

紫金礦業董事會秘書鄭友誠補充道,公司PE(動態市盈率)大概在14倍左右,但全球礦業中主營銅、金的公司平均PE水平在20倍以上。

數據顯示,近十二個月,自由港、南方銅業動態市盈率分別約爲31倍、24倍。

業績方面,紫金礦業2024年業績創歷史新高,其中營收達3036.40億元,首次突破三千億大關,同比增長3.49%;歸母淨利潤爲320.51億元,同比增長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