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亂象多!陸新規6大「不得」劃紅線
中國之聲20日報導,智慧駕駛功能如今幾乎成了大陸很多新能源汽車「標配」。(圖:shutterstock/達志)
中國之聲20日報導,智慧駕駛功能如今幾乎成了大陸很多新能源汽車「標配」,然而在現實中,不少車企在宣傳時卻玩起了文字遊戲,刻意模糊「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兩者界限,讓消費者誤以爲可以放開雙手駕駛車輛,但事實並非如此。而除了「隨意設計行銷話術」外,有的車企還曾通過OTA,也就是遠端線上升級方式,擅自修改車輛性能參數,導致車主權益受損。
爲應對行業內的種種亂象,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聯合發佈《關於加強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產品召回、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與規範宣傳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內容涵蓋汽車召回、生產一致性、商業宣傳、事件事故報告等四大方面,旨在通過全鏈條監管築牢產品安全底線,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政策相比,新規的措詞更爲嚴厲,其中出現了6次「不得」——包括「不得將未經充分測試驗證的軟體版本推送給使用者」「不得通過OTA,也就是遠端線上升級方式來隱瞞缺陷」等等。
此外,新規還明確,企業在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功能命名及行銷宣傳中,不得暗示消費者可以將其視爲自動駕駛系統,以防止駕駛員濫用。在保障用戶安全方面,除了這些,新規還有哪些具體舉措?
大陸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交通管理法規研究部主任黃金晶稱,現在所謂自動駕駛在市面上車輛其實是輔助駕駛,對於大陸法律定義上來說,輔助駕駛對於駕駛人的義務來言,跟普通駕駛人並沒有區別,在輔助駕駛中需要遵守普通駕駛人所需要遵守的一切法律規定。所以,在駕駛中雖然開啓所謂智駕功能,也需要雙手握緊方向盤,雙眼注意路面路況,隨時準備接管車輛。
針對當前行業存在功能宣傳亂象,「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企業向消費者提供有關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駕駛自動化等級、系統能力、系統邊界等資訊時,應當真實、全面,不得做虛假、誇大系統能力或引人誤解的宣傳,確保消費者正確理解和駕駛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企業在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或功能命名及行銷宣傳中,不得暗示消費者可以視其爲自動駕駛系統、具備實際上並不具備的功能,防止駕駛員濫用。
專家表示,這是在爲虛假宣傳畫定紅線,能更好地保障乘車人安全,促使企業摒棄行銷噱頭,專注技術研發和產品優化。
OTA,也就是遠端線上升級,一直是消費者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此,徵求意見稿提到,未經備案不得開展OTA升級活動,不得將未經充分測試驗證的軟體版本推送給使用者,不得通過OTA方式隱瞞缺陷,確保企業生產的、搭載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的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產品與准入產品一致,並承擔產品安全責任。對頻繁開展OTA升級活動的企業,市場監管總局將重點抽查和專項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