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博弈累及匯源果汁,前“飲料巨頭”再面臨翻身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抒穎 廣州報道
多次被質疑之後,匯源果汁選擇不再忍受外界的“詆譭”。
5月11日,匯源果汁在官微發佈《關於網絡謠言的嚴正聲明》強調,網絡上關於匯源果汁“走向末路、又被資本耍了、悲劇” 等多篇唱衰匯源果汁言論,均爲不實信息,是惡意誇大事實、抹黑匯源果汁、詆譭民營企業及民族品牌的陰險行爲。
匯源果汁表示,自2022年重整成功以來,匯源果汁經營情況一切正常,並持續改善,前不久還獲知名第三方機構認證的 “100% 果汁全國銷量第一”的市場地位證明。
匯源果汁此次輿論風波的起因,是國中水務於4月底發佈的一則公告。
國中水務於2024年7月宣佈計劃收購匯源果汁,但歷時近8個月時間後,國中水務宣告折戟。2025年4月23日,國中水務公告稱,原計劃間接控股匯源果汁的計劃,由於交易標的股權仍處於凍結狀態且存在限制轉讓的情形,不符合相關規定,因此擬終止本次交易,待相關限制轉讓情形解除後再行評估推進的可行性。
匯源果汁曾是國內果汁飲料的巨頭。在匯源果汁的發展史中,資本的運作是最重要的一筆:2008年,可口可樂曾計劃收購匯源果汁,後因客觀原因失敗;此後匯源果汁逐漸落寞,直至2022年宣佈破產重整後再次被特殊投資機構挑中,一度無比接近資本市場。
儘管匯源果汁重申其經營面無虞,但這家以果汁爲主打產品的飲料企業如今的生存狀況與高峰時期已不可同日而語。匯源果汁主要產品爲濃縮汁與原漿調配的果汁,而在NFC(非濃縮還原汁)這一主流果汁賽道上,匯源果汁佈局雖早,卻難以與後來者抗衡。
再度折戟
匯源果汁創立於上世紀90年代初,也曾在國內中高端果汁市場上佔據較高份額。由於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可口可樂曾計劃以24億元收購匯源果汁,但最終這宗交易被叫停,也爲匯源果汁埋下了隱患。
根據文盛資產的表述,“匯源體系”爲上述交易投入鉅額資金建設了全產業鏈佈局,匯源作爲“匯源體系”核心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承擔了較多融資功能,爲關聯方融資提供了鉅額擔保。而後由於市場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關聯方債務違約,匯源發生流動性風險,債務風險全面爆發。
2022年6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匯源重整計劃。文盛資產作爲重整投資人計劃投入16億元資金,以諸暨文盛匯作爲參與重整北京匯源的持股平臺取得後者60%的股份,成爲匯源控股股東。
根據文盛資產的官網介紹,這是一家特殊機會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周智傑於2003年開始涉足不良資產領域,業務範圍涵蓋不良資產投資與服務、困境企業重組、困境地產重組及違約債券投資等,截至2022年底,累計資產管理規模(債權本息)1273億元。匯源果汁業績明顯提升。
文盛資產介入重整以後,匯源果汁業務發展有所起色。2022年下半年,北京匯源實現營業收入11.59億元,期內虧損0.84億元;2023年,背景匯源實現營業收入27.45億元,實現淨利潤4.24億元,扣非後淨利潤達3.93億元。
與此同時,匯源果汁上市之事也再度重啓。2024年7月,國中水務公告稱,擬以支付現金方式向上海邕睿收購諸暨文盛匯的股權,從而成爲諸暨文盛匯的控股股東及北京匯源的間接控股股東。
但這一計劃很快遭遇阻礙。2024年8月,文盛資產股東之一的粵民投以侵權責任糾紛爲由向法院提起訴前保全,申請凍結諸暨文盛匯控股股東上海邕睿的股權。正是此次凍結,爲匯源果汁的上市之路平添了變數。2025年4月,國中水務正式終止交易,宣告匯源果汁上市在近期或將不能實現。
期待翻身
正是國中水務的這次收購終止,讓匯源果汁在近期遭受輿論的風波。
儘管匯源果汁否認外界對之的傳聞,業績表現也有所起色,但其的確已經不再高光。在龍頭品牌快速追趕的當下,匯源果汁還保有一定市場定位,但旗下產品“100%果汁”的競爭力逐漸式微,且在果汁飲料的新風口NFC果汁、HPP果汁上,匯源果汁也還在摸索前進的過程中。
一個可供對比的數據是,國內主要的品牌農夫山泉、統一企業的果汁飲料品類在迅速增長。
2024年,農夫山泉的果汁飲料產品收入同比增速達到15.6%,農夫山泉的果汁飲料包括17.5°鮮榨橙汁、100%NFC果汁、水溶C100與農夫果園,自2021年以來,農夫山泉果汁飲料年均實現雙位數增長,收入從2021年的26.14億元,持續增長至2024年的40.85億元。統一企業果汁品類也實現正增長,2024年實現營收36.05億元,較去年增長5.9%。
匯源果汁未披露2024年的銷量表現情況,但在主要的銷售渠道上,匯源果汁的曝光量的確要比同類品牌略低一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廣州線下的多家超市以及便利店觀察到,多數大型超市匯源果汁在售品類數量較少,例如永輝超市僅上架桃汁、葡萄汁以及兩款橙汁、草莓汁的複合飲料;永旺超市、盒馬鮮生則未見匯源果汁在售。但與此同時,農夫山泉旗下的果汁品牌則在多數的超市均有較多的品類在售。
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消費者表示,匯源果汁在日常消費者能夠接觸到的銷售渠道中並非十分顯眼,消費者對這一品牌也未有非常強烈的認知。“在便利店或者超市比較難注意到匯源果汁的品牌,如果沒有特意去找通常也不會選擇。最近一次喝匯源果汁是在飛機上,因爲剛好想要喝果汁,而機組提供的只有匯源果汁。”一位消費者表示。
不僅要受到來自同行的“擠壓”,諸如山姆、盒馬也在通過供應鏈的優勢加碼自有品牌,並已經具有相當的銷售規模。山姆自營的品牌中,目前已經有橙汁、蘋果汁、青檸汁與桑葚汁等品類,青檸汁還是“頂流”網紅;盒馬的品類更豐富,菠蘿汁、紅心蘋果汁和羽衣甘藍汁也有不少消費者青睞。
與這些品牌對比,匯源果汁在渠道上未能全面覆蓋,產品創新上則處於不斷追趕的“地位”。可供對比的是,匯源果汁的官方旗艦店中,銷售最高的仍然是100%果汁品類,總計銷量超過10萬件;而NFC品類中,西梅汁銷量最高,規模在2萬件以上。除此以外,在其他品牌瘋狂賽跑的蔬菜汁以及特色水果汁賽道,匯源果汁涉及並不深入。
多方夾擊加之自身受困,匯源果汁要突破藩籬,或許仍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