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GLP-1掀起肥胖革命,減肥藥的下半場在哪兒?

·使用這類藥物的減重量可能會越來越少,減重的效率會逐漸變慢,進入一個平臺期。張徵表示,這是減重的必然階段,不論使用什麼藥物,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他表示,不能指望用某一種藥物徹底解決肥胖問題,“減重需要長期的堅持,不要追求高速減重。肥胖症患者和醫生接觸的時間不是幾周、幾個月,應該是以年計的。”

2025年1月2日,跨國藥企禮來(LLY.US)宣佈其減肥藥替爾泊肽(商品名:穆峰達)正式在中國上市,該藥物於2024年7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2024年是減肥藥大放異彩的一年。6月25日,跨國藥企諾和諾德(NVO.US)率先宣佈司美格魯肽(商品名:諾和盈)獲批在中國上市。11月17日,諾和諾德舉辦發佈會,宣佈司美格魯肽正式在中國上市。

替爾泊肽和司美格魯肽都屬於GLP-1類藥物。GLP-1是人體自身分泌的一種腸促胰素,只在血糖偏高時發揮降糖效果,避免低血糖的發生,同時還有增加飽腹感、延緩胃排空的作用。兩種藥物的區別在於,替爾泊肽是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GIP)/ 胰高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爲雙靶點藥物,而司美格魯肽是單靶點的GLP-1受體激動劑。

過去這類藥物在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目前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均覆蓋2型糖尿病和減重兩項適應證,用於這兩項適應證的藥物成分沒有不同,區別在於,用於減重的劑量更大。在減重版司美格魯肽上市之前,它就已經因爲出色的減重效果而被宣傳爲“減肥神藥”,以致許多人購買降糖針用於減重。

“非常好的減重工具”

張徵是上海市寶山區仁和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寶山分院)的內分泌科主任,他告訴澎湃科技,到門診諮詢這類藥物的人很多,有的人有明確的開藥需求,也有人只是來諮詢自己是否能使用這類藥物。最終符合用藥指徵的人大約有20%-30%。“很多人對肥胖的認知不太清晰,有的人到肥胖門診看診,實際並不胖,也有些人確實超重或肥胖,但不太適合使用這類藥物。”他說,臨牀上,開出這類藥物的處方需要經過嚴格的評估。

張徵說,如果規範使用這類藥物,目前在大部分使用者身上看到的減重效果都不錯。不過使用這類藥物的減重量可能會越來越少,減重的效率會逐漸變慢,進入一個平臺期。張徵表示,這是減重的必然階段,不論使用什麼藥物,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他表示,不能指望用某一種藥物徹底解決肥胖問題。“減重需要長期的堅持,不要追求高速減重。肥胖症患者和醫生接觸的時間不是幾周、幾個月,應該是以年計的。”

實際上,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獲批的減重適應證有明確的條件:替爾泊肽用於在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的基礎上,初始體重指數(BMI)≥28kg/m²(肥胖),或≥24kg/m²(超重)並伴有至少一種體重相關合並症(例如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心血管疾病等)的成人長期體重管理;司美格魯肽用於在控制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的基礎上,初始體重指數≥30kg/m²(肥胖),或≥27kg/m²至<30kg/m²(超重)且存在至少一種體重相關合並症的成人長期體重管理。二者都是在調整生活方式基礎上的輔助手段。

在張徵看來,這類藥物的出現大大增加了減重的可能性、成功率和效果,是非常好的工具。“在這類藥物出現之前,減重更多依靠非藥物手段,如飲食控制、鍛鍊,往往效果欠佳,又很難堅持。過去也有減肥藥,但效果沒那麼好。對於達到嚴重肥胖的患者,有手術手段,但是在肥胖尚未達到需要手術的程度時,沒有非常有效的方法。GLP-1類藥物的出現填補了這個空缺。”

此外,對於符合超重或肥胖指標的人來說,GLP-1類藥物的減重效果更加明顯,能夠調動他們的減重動力。“有些人經歷過很多次減重,但總是失敗,現在減重的工具增多,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張徵說。

根據張徵的觀察,近年來公衆對減重的需求在增加。這一方面是因爲社會對肥胖的認識在增加,“過去很多人認爲,肥胖並不是一種疾病,但在臨牀上,肥胖一直是一種病症。肥胖是一種特別容易誘發和導致其他代謝紊亂的疾病,需要治療。”另一方面,GLP-1類藥物的出現讓更多人看到了希望,激活了需求。

2024年12月4日,禮來曾發佈一項替爾泊肽與司美格魯肽的頭對頭IIIb期臨牀研究結果,其顯示,肥胖或伴有至少一種體重相關合並症的非糖尿病超重成人使用這兩種藥物治療72周,替爾泊肽的減重效果(平均減重20.2%)顯著優效於司美格魯肽(平均減重13.7%)。2024年12月26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平臺稱,自己正在使用替爾泊肽減肥。而此前他也曾公開表示,自己正在使用司美格魯肽。

替爾泊肽在中國獲批上市後,張徵的診室裡很快也開始有人諮詢這種藥物,“以前只有諮詢司美格魯肽的,現在信息爆炸,公衆能從各種公共渠道瞭解到最新的藥物信息。”他說,“也有人明確地告訴我們,我就想用替爾泊肽,但這個要求其實不太合理。雖然研究結果顯示替爾泊肽的減重效果更優,但是對於個體來說未必是這樣。具體爲患者開哪種藥物,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並不是誰的效果好就用誰。我們需要考慮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對副作用的承受度、未來對藥物的預期、經濟因素等。相對來說,司美格魯肽的使用已經比較成熟,而替爾泊肽剛剛投入使用。”

競逐減肥口服藥?

自從GLP-1類藥物在減重上表現出顯著的效果,它似乎已經成爲“兵家必爭之地”。據藥智數據,截至2024年2月18日,全球GLP-1靶點在研管線(藥物開發項目)有220項,涉及企業154家,涵蓋107個適應證。據諮詢公司艾昆緯(IQVIA)研報,全球在研的116項減肥療法中,約36%(42項)屬於GLP-1類藥物。

隨着競爭對手的涌入,藥企們開始積極尋找差異化,減重賽道上,一個主要的方向是小分子口服藥。2024年12月,《自然》(Nature)發佈2025年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其中包括新一波的GLP-1減肥藥,文章特別提到口服GLP-1藥物,其優勢在於給藥方便,生產成本較低。

諾和諾德和禮來都不想錯過這個“戰場”,各自手握一款口服GLP-1藥物。2024年8月7日,諾和諾德在2024年H1財報中公佈了一項口服司美格魯肽用於減重的III期臨牀研究(OASIS 4)結果,這項研究爲期64周,入組307名患者,結果顯示,25mg口服司美格魯肽治療組患者體重減輕13.6%,安慰劑組則爲2.2%。

禮來已啓動多項III期臨牀研究以進一步研究Orforglipron(奧格列龍,研究性口服降糖藥物)對肥胖和超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23年6月23日,禮來公佈了評估Orforglipron用於肥胖或超重患者慢性體重管理的II期臨牀試驗數據:服用Orforglipron的實驗參與者體重在36周時持續下降,所有劑量(12mg,24mg,36mg或45mg)的使用者體重都有所減少,範圍爲9.4%至14.7%,而安慰劑組的體重減少了2.3%。

2023年12月,跨國藥企羅氏(RHHBY.US)豪擲30億美元收購Carmot Therapeutics,宣佈重新踏入減肥藥領域。羅氏獲得了Carmot的三個GLP-1管線,其中包括口服藥CT-996。2024年7月18日,羅氏公佈CT-996的Ⅰ期臨牀試驗結果:肥胖且無2型糖尿病的實驗參與者在接受CT-996治療4周後,體重減輕7.3%,安慰劑組實驗參與者體重減輕1.2%。

跨國藥企輝瑞是最早直奔口服GLP-1藥物的企業之一,但是其研發之路卻屢次受挫。輝瑞開發了兩款口服GLP-1減肥藥:Lotiglipron(每日口服一次)和Danuglipron(每日口服兩次),但它們先後在2023年因爲安全和耐受性問題終止。2024年7月11日,輝瑞重拾Danuglipron的開發,並將劑型由每日口服兩次改爲每天一次。

2024年12月31日,數字健康公司Eden宣佈上市複合司美格魯肽軟糖(GLP-1 Rx Gummies),引發不少關注。Eden宣稱,其複合司美格魯肽軟糖和諾和諾德的產品含有相同活性成分。但是諾和諾德曾在2024年5月回覆《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諾和諾德是唯一一家擁有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含有司美格魯肽的藥物的公司;美國FDA尚未批准任何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物;任何聲稱提供或銷售未被批准的、含有“司美格魯肽配方”的產品的遠程醫療服務提供方和調配藥房,其原料來源均非諾和諾德。

張徵告訴澎湃科技,從數據和國外的使用反饋來看,口服GLP-1藥物的效果遠遠不及注射藥物。“口服藥物唯一的優勢就是不需要注射,但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都是周製劑,每週注射一次和天天吃藥相比,我並不覺得口服更有優勢。只是一些人對注射這個動作本身存在恐懼,無法克服,對他們來說,口服藥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