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園芳代掌興證全球“帥印”背後,6500億巨頭陷主動權益困局
“老將”楊華輝正式告別興證全球基金。
6月23日晚間,興證全球基金髮布公告稱,公司原董事長楊華輝因任職年齡原因辭任董事長一職,且不再擔任公司任何其他職務。
楊華輝離任後,興證全球基金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莊園芳將代爲履行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職責。
事實上,身兼多職的莊園芳當前擔子不小。作爲業內公認的主動權益投資“大廠”,興證全球基金曾由陳光明、王曉明、付鵬博、董承非等明星基金經理共同開創了輝煌的“黃金時代”。然而,隨着這些核心人物的相繼離去,公司的投資業績也隨之承壓。
基金規模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Choice數據顯示,興證全球基金的非貨幣基金規模在2021年末達到3240.67億元峰值後,已連續三年下滑,2022年降至2845.79億元,2023年繼續減少至2753.06億元,2024年進一步縮水至2698.89億元。
規模收縮也相應削弱了公司的業績表現。2021年,公司錄得營業收入65.68億元、淨利潤22.35億元,而到了2024年,其營業收入已下滑至32.79億元,淨利潤亦降至14.13億元。
興證全球基金“換帥”
近日,興證全球基金髮布公告稱,公司原董事長楊華輝因任職年齡原因辭任。總經理、財務負責人莊園芳將代爲履行興證全球基金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職責。
與此同時,興證全球基金的控股股東興業證券也發佈公告,宣佈楊華輝辭去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委員及法定代表人等全部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1966年出生的楊華輝是“興業系”元老,1992年,其擔任興業銀行上海證券業務部負責人,後又陸續參與籌建興業銀行上海分行與杭州分行,並在2009年擔任興業銀行接管聯華信託工作組組長,將其重組爲興業國際信託公司。
2017年,楊華輝轉戰“興業系”的券商業務,擔任興業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並在2020年10月起擔任興證全球基金董事長一職。
相較於經歷豐富的楊華輝,莊園芳則深耕投資領域。莊園芳生於1970年,1992年加入興業證券後,歷任交易業務部幹部、交易業務部總經理助理、交易業務部負責人、證券投資部副總經理、證券投資部總經理、投資總監、副總裁,興業創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興證(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興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事實上,這已是莊園芳第二次執掌興證全球基金“帥印”。2016年5月,莊園芳從興業證券“空降”至興證全球基金,接替蘭榮出任董事長兼法人代表。然而僅一年多後,2017年7月,她便將董事長職務交還蘭榮,並轉任公司總經理至今。
據《投資者報》彼時報道,莊園芳與公司前任總經理楊東在興業證券共事多年,是楊東的重要搭檔,雙方在投資風格和管理理念上高度默契。
回顧過往,興業證券的兩任董事長蘭榮、楊華輝均曾兼任興證全球基金董事長。而在楊華輝辭任同時,興業證券宣佈任命蘇軍良爲新任董事長。因此,市場亦關注蘇軍良未來是否會接任興證全球基金董事長一職。
不過,與楊華輝不同,蘇軍良過往履歷中暫無基金行業的直接管理經歷。公開資料顯示,蘇軍良主要成長於銀行體系,自1992年起在興業銀行工作長達30年,歷任南寧分行行長、福州分行行長、杭州分行行長。直至2023年3月,他才跨界至券商行業,擔任華福證券董事長。
主動權益大廠跌落神壇
身兼多職的莊園芳,如今肩負的責任頗爲沉重。
作爲當之無愧的主動權益大廠,興證全球基金曾在長期業績中表現亮眼。2021年海通證券發佈的基金10年絕對收益率榜顯示,2012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間,其以369.78%的平均收益率位列榜首,超出第二名約38個百分點。
然而,近年來興證全球基金的投資業績卻“不復當年之勇”。根據2025年海通證券最新發布的基金10年絕對收益率榜,在2012年4月至2025年4月的週期內,其排名已降至第12名,平均收益率也下滑至109.69%。
以興全合潤混合A、興全合宜混合A、興全商業模式混合A、興全趨勢投資混合爲例,天天基金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這4只基金的管理規模爲648.97億元,約佔其混合型基金總規模的52.50%。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2年至2024年,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混合A收益率分別爲-26.93%、-9.33%、8.96%,雖然2024年收益率轉正,但仍遜色於滬深300指數表現
此外,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宜混合A同期收益率爲-22.08%、-15.89%、9.26%,各年度表現均弱於滬深300指數。
同期,喬遷管理的興全商業模式混合A收益率分別爲-24.33%、-0.10%、12.62%,董理管理的興全趨勢投資混合收益率爲-25.84%、-14.91%、8.15%。
低迷的投資收益也導致這4只產品的管理規模顯著下滑。數據顯示,2021年末,興全合潤混合A、興全合宜混合A、興全商業模式混合A、興全趨勢投資混合的管理規模分別爲334.06億元、259.40億元、159.52億元、298.80億元。
而截至2025年一季度,這4只產品的規模已分別降至226.00億元、144.89億元、140.12億元、137.96億元,較2021年末分別減少108.06億元、114.51億元、19.40億元、160.84億元。
總體來看,興證全球基金的非貨幣基金規模也在2021年末達到3240.67億元峰值後,連續三年下滑。choice數據顯示,該公司非貨規模2022年降至2845.79億元,2023年繼續減少至2753.06億元,2024年進一步縮水至2698.89億元。
管理規模的縮水直接影響了興證全球基金的經營業績。2022年至2024年,興證全球基金的營業收入分別爲43.17億元、36.11億元、32.79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爲-34.27%、-16.35%、-9.19%。同期,該公司實現淨利潤16.83億元、13.69億元、14.13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爲-24.70%、-18.66%、3.21%。
面對業績壓力,這家曾經的主動權益巨頭開始發力被動型產品。
此前,興證全球基金的指數基金佈局進展較爲緩慢。第一隻指數基金是2010年成立的興全滬深300指數增強,直到2021年,該公司才成立了第二隻產品興全中證800六個月持有指數增強基金。
不過,自2024年開始,興證全球基金的指數基金佈局明顯加快,密集成立了興證全球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指數基金、興證全球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興證全球中證滬港深300指數增強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興證全球基金開始涉足此前未涉及的ETF領域。2025年6月,興證全球基金披露的採購公示顯示,深圳市贏時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贏時勝估值和PCF項目”成功中標其“ETF業務系統項目”,採購金額187萬元。
留不住人是關鍵
明星基金經理的持續流失,或許是興證全球基金主動權益業務陷入發展困局的關鍵原因。
回溯歷史,2017年楊東宣佈離開興證全球基金(現興證全球基金)“奔私”後,該公司基金經理的離職潮顯著加速。同年,公司副總經理徐天舒以及基金經理楊嶽斌、鍾明等人相繼離職;次年,傅鵬博、吳聖濤等明星基金經理也先後遞交辭呈。
2022年,董承非的離任更是將興證全球基金推向風口浪尖。作爲公司昔日的王牌基金經理,董承非自2003年研究生畢業即加入興證全球基金,從研究員起步,歷任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管理部副總監等職。
在擔任基金經理期間,董承非管理的基金業績均超過同業平均水平。其中,他管理的興全新視野定開混合和興全趨勢投資混合,任職期間收益率分別達到91.09%和321.08%,管理規模一度超過600億元。
董承非離職後,興全新視野定開混合改由喬遷單獨管理,興全趨勢投資混合則由童蘭、謝治宇、董理三人共同管理,此後又經歷了謝治宇與董理共同管理及董理單獨管理的階段。
然而,無論是共同管理還是單獨管理,這兩隻產品的投資業績及規模均出現下滑。喬遷管理的興全新視野定開混合任期回報爲-11.25%,規模從董承非離職前的333.10億元降至137.96億元;董理管理的興全趨勢投資混合任期回報爲-3.71%,規模從189.34億元降至90.70億元。
相比之下,董承非離開興證全球基金後,在私募領域依然表現出色。
2022年上半年,董承非“公奔私”加盟百億私募睿郡資產,與杜昌勇、王曉明等老同事共同創業。目前,董承非擔任睿郡資產副總經理兼首席研究官,其個人管理的私募產品規模已超過100億元。
據好買基金網數據顯示,董承非管理的“睿郡承非好享1-3期產品”近三年年化收益率分別爲33.77%、33.67%、34.37%,而同期滬深300指數收益率爲-10.73%,同類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僅爲8.22%,業績顯著優於市場基準及同類產品。
總的來看,明星基金經理的持續流失,尤其是像董承非這樣“頂樑柱”式人物的離去,不僅削弱了興證全球基金的投研實力和市場號召力,更直接導致了其核心產品業績與規模的顯著下滑。
在此背景下,能否留住核心人才已成爲興證全球基金破解當前主動權益業務困局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