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系列報道四:“鄭州方案”:全球定價新範式的崛起

來源:市場資訊

八載耕耘,篤行致遠。中國期貨市場開放進程中的關鍵一環——鄭州商品交易所,以其獨特的“鄭州方案”,不僅成功將本土優勢品種推上亞洲定價基準的舞臺,更在全球大宗商品定價體系中刻下鮮明的中國印記,爲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和提升國際影響力探索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從PTA期貨的“破冰”開放,到油脂油料產業鏈的全面國際化,再到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深度參與,“鄭州方案”正從區域實踐發展爲具有全球借鑑意義的新範式。

基於“主場優勢”叫響“鄭州價格”

爲何將聚酯產業鏈的PTA及油脂油料作爲開放的“先頭部隊”?鄭商所的戰略選擇清晰而務實:立足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與深厚根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PTA生產國與消費國,也主導着全球植物油進口與消費市場。這種“主場優勢”爲期貨價格的權威性與國際影響力奠定了堅實根基。

據瞭解,PTA和菜油、菜粕、花生期貨上市以來,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期現貨市場加速融合、外部評價積極正面、產業企業深度參與,爲後來的對外開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鄭州方案”的突破性,在於探索出適配本土市場的制度型開放路徑。據鄭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構建PTA期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鄭商所一是優化交割規則,增加保稅交割和出口型車船板交割方式,配套增設保稅交割倉庫和車船板交割服務機構,方便境外企業在期貨市場註冊倉單和接貨;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市場培育活動,吸引和便利產業鏈上的境外企業參與。而在服務全產業鏈的過程中,鄭商所一是積極推動聚酯板塊產業鏈相關品種短纖、PX、瓶片期貨和期權上市;二是修改短纖交割規則,增加倉庫交割方式,縮短倉單有效期,便利市場參與交割;三是擴大合格境外投資者可交易品種範圍,允許其參與聚酯產業鏈短纖、PX、瓶片品種和部分其他品種的交易;四是維護市場平穩運行,爲產業客戶參與提供充足的流動性。

此外,近年來,鄭商所在油脂油料品種上持續深化對外開放,下大力氣做好制度型開放和品種開放相關工作。具體來看,2021年順應產業變化趨勢將進口菜粕納入交割範疇,滿足了進出口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該制度實施以來,進口菜粕累計倉單註冊量佔菜粕期貨倉單註冊總量的比例達到54%,有力保障了相關品種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另外,2023年初推動菜油、菜粕、花生期貨和期權作爲特定品種一體化對外開放,爲便利境外交易者參與,配套修改了相關品種業務細則和期權交易管理辦法等4項規則制度。此外,2024年,鄭商所修訂花生期貨規則制度,增設5月合約,有效滿足了進口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爲進口企業應對國際供應鏈波動提供了制度保障。

“鄭州方案”的生命力,根植於與實體經濟的共生共融,這種雙向賦能,推動期貨市場從交易場所升級爲產業樞紐。

服務國家戰略 助力全球經貿格局重塑

隨着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供應鏈合作的逐漸深入,“鄭州價格”也迎來了更爲廣闊的跨境應用空間。

“我國是多種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重要貿易國,但長期以來,還沒有取得相應的定價影響力,貿易規模與定價話語權不匹配。近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的加快推進和大宗商品國際貿易流向的轉移,爲我國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窗口期’。鄭商所貫徹落實對外開放政策部署,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共建實體企業需求,更好滿足產業企業跨境風險管理需求,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持續推動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中糧期貨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琳表示。

在王琳看來,“鄭州價格”在RCEP和“一帶一路”貿易中應用範圍的擴大,不僅是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的標誌,更是國家戰略與全球經貿格局重塑的典型體現。其深層意義遠超價格發現本身。

“鄭州期貨市場進一步國際化面臨着監管制度對接差異和匯率波動風險等核心挑戰,不同國家的監管制度、交易規則存在差異,境外交易者還面臨匯率波動風險”。王琳認爲。“通過‘差異化開放’破局策略,可有效應對上述挑戰:一是分品種推進,優先開放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和話語權的品種;二是分層次開放,對不同類型境外交易者實施差異化的准入門檻和服務標準;三是嘗試吸收境外期貨公司直接清算相關品種(遠程清算)。”王琳表示。

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認爲,期貨市場的國際化最終需要建立在人民幣國際化基礎之上,這取決於國家金融市場的制度型開放。對鄭商所來說,在現有制度下,可以推出更多具有我國產業優勢的期貨和期權品種。

鄭州期貨市場的實踐表明,在全球大宗商品定價體系的版圖上,來自中國的座標如雨後春筍般生長,“鄭州價格”提供了一個源於產業實踐、注重解決問題的“中國選項”。當更多的國際參與者選擇參考和使用“鄭州價格”時,意味着這套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鄭州方案”,逐步贏得更爲國際化、更廣泛的產業信任,持續爲全球產業鏈的穩定運行貢獻中國市場的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