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揭陸「福建艦」對臺灣可能用途 戰爭初期難發揮原因曝光
新華社5日釋出福建艦服役儀式照片。美聯社
紐約時報7日報導,中國最先進的航空母艦「福建艦」已於5日正式服役,這是中國首艘在體型與性能上接近美國航艦的艦艇,象徵北京在與華府的海上軍力競逐中再進一程。福建艦服役正值兩岸關係緊張之際,但專家認爲,中共航艦在潛在臺海戰爭的初期階段作用可能不大,不過未來可能被用於對臺灣實施封鎖。
福建艦主要技術突破在於配備電磁彈射系統與攔阻系統,艦載軍機起飛時可藉電磁力高速彈射升空,降落時則以電磁力協助減速着艦,類似美軍新一代航艦「喬治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這套新系統也讓福建艦可搭載更大型、武裝更重的艦載機,並以更快速度起飛、減少機體磨損。
紐時報導指出,有分析認爲,中國未來可能將福建艦與驅逐艦、潛艦組成航艦戰鬥羣,用來對臺灣或在南海對與中國存在主權爭議的國家施加軍事壓力。
專家提到,若中國對臺灣發動軍事行動,航艦在初期階段的作用可能不大,因爲臺灣距離中國本土極近,中共在東部沿海部署多處空軍基地。另有專家認爲,中國未來可能利用航艦對臺實施封鎖。紐時引述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的江炘杓指出:「這些航艦當然不只是針對臺灣,但若部署在西太平洋,的確可能形成對臺包圍態勢。」
目前中國航艦在數量與技術上仍落後美國,中國現有3艘航艦,均採用柴油動力;美國則有11艘航艦,全爲核動力。根據去年衛星影像,中國已着手建造第4艘航艦,並持續擴充艦隊,甚至可能轉向核動力。
然而有專家認爲,中國要在遠洋操作大型航艦、並熟練掌握艦載機羣出動作戰的能力,仍需時間。日本防衛研究所研究員相田守輝(Aita Moriki)10月初在分析報告指出,中國要成爲完全成熟的航艦強國仍有一段距離,「在技術與人員層面仍存在許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