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來了 專家揭陸「3航母戰鬥羣」成型:動搖臺澎防衛
中共海軍航母福建艦過臺海赴南海展開科研試驗訓練任務。圖爲中共第一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在2024年5月7日首航試驗。(新華社)
中共海軍今(12日)清晨宣佈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訓練任務;國防安全研究院委任副研究員揭仲示警,當共軍真正具有3支可作戰的航艦戰鬥羣時,此一「量變」對國軍的臺澎防衛作戰,很可能會引發進一步的「質變」,動搖國軍臺澎防衛作戰的基礎。
揭仲表示,雖然中共很可能會在10月1日舉行「福建艦」的成軍典禮,但要使「福建艦」要具備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還需一些時間,因爲成軍後,還需進行在航艦上操作艦載機聯隊的訓練,以及整個航艦戰鬥羣在大洋的組合與作戰訓練,使「福建艦」要具備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還需一些時間。
他說,當「福建艦」真正具備作戰能力,使中共擁有3支航艦戰鬥羣時,理論上就能做到「1艘在港維修、1艘率戰鬥羣在南海進行訓練、1艘率戰鬥羣在臺灣東面的西太平洋水域巡弋」,換言之,當中共擁有3艘航艦時,就可能在1年中的絕大多數時間內,隨時都有航艦戰鬥羣在西太平洋的戰術位置巡弋。
揭仲指出,此一新態勢,對國軍臺澎防衛作戰可能造成的衝擊,包括「第一,國軍無法在共軍航艦戰鬥羣進入西太平洋前,先在各戰略水道進行截擊;第二,國軍海空軍在臺灣東部的戰力保存區,將直接暴露在共軍航艦戰鬥羣的遠程打擊火力前,使國軍海空軍的戰力保存計劃遭到嚴重挑戰」。
他解釋,依國軍目前的臺澎防衛作戰計劃,當出現武力犯臺明顯徵兆時,國軍海空軍主力將實施戰力保存,以免在中共於開戰初期的「聯合火力打擊作戰」中遭受重創,國軍海軍艦隊主力將前往臺灣東部的西太平洋戰術位置,實施「遠海疏泊」,空軍戰機主力將轉場至花蓮佳山與臺東石子山,這2處位於中央山脈東側的坑道基地內。
揭仲認爲,若中共能常態性地在臺灣東面部署航艦戰鬥羣,則不僅國軍海軍艦隊在轉移的過程,就會直接暴露在中共航艦戰鬥羣之遠程反艦飛彈前;連空軍在花蓮佳山與臺東石子山的坑道口,也將失去中央山脈的屏障,遭到從中共航艦戰鬥羣所發射巡弋飛彈的直接攻擊,讓共軍獲得在開戰初期,迅速捕捉國軍海空軍主力的機會。
他強調,當共軍航艦戰鬥羣在西太平洋展開後,以航艦爲中心之遠程防禦部署範圍,「山東艦」是185公里到400公里,這是因爲「遼寧艦」或「山東艦」,都只能用作戰半徑與籌載比較小的預警直升機;若是「福建艦」,因爲能搭載作戰半徑超出直升機數倍、且能搭載大型雷達,在日前中共九三閱兵中有亮相的空警-600固定翼預警機,使「福建艦」的遠程防禦範圍恐超過600公里。
揭仲說,目前國軍的空射反艦飛彈中,射程最遠的是AGM-84K空射型魚叉增程飛彈(SLAM-ER),最大射程約270公里,使執行攻擊任務的國軍戰機,必須冒險深入共軍的遠程防禦部署範圍內才能發動攻擊;若是「山東艦」需深入150公里至200公里,若對付的是「福建艦」,則要深入350公里至400公里,難度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