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高市早苗踩習近平4道紅線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臺灣有事」的發言疑踩中國大陸四道紅線,大陸外交部亞洲司長劉勁鬆(右)昨以雙手插在口袋的姿態送客,宛如對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金井正彰(左)展現不滿。法新社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臺灣有事論」引發北京強烈反應,旅美政治評論員鄧聿文在德國之聲撰文分析,高市此番言論同時踩上中國大陸四道紅線,其中「對習近平政治權威的近乎羞辱紅線」,外界極少討論,但實際上這是最能解釋爲何北京反應如此激烈的原因。
鄧聿文指出,從陸方反應速度、覆蓋面到強度,顯然不屬例行外交摩擦,是在短時間內觸動了政治體系中多條高度敏感紅線,觸及中日關係深層結構矛盾臨界點。
他指四條紅線包括:主權紅線,挑戰一中原則,暗示臺灣不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國民情感紅線,引發北京對日本軍國主義回潮的警覺;對習近平政治權威的近乎羞辱紅線,在習面前承諾穩定,返日即挑釁;嚴防颱灣問題國際化的紅線,破壞中國大陸對外威懾的示範效應,推動臺灣問題進一步國際化。
鄧聿文指出,十月底釜山中日峰會上,高市向習近平承諾,希望穩定雙邊關係,堅持一九七二年的建交立場。但回到日本才一週,她在國會發表與承諾完全相反的表述。這種「當面說一套、背後做一套」行爲,不僅是外交上無誠意,更觸及政治權威。對任何大陸領導人來說,外國領導人這樣前後不一的言行,等同對其權威的挑戰。
時事通訊社報導,日方派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金井正彰前往北京,是基於情勢判斷,認爲中日之間的交鋒正持續升高,兩國關係可能比預期面臨更嚴重的降溫。高市政府希望強調「戰略互惠關係」的重要性來緩和局勢,但妥協空間有限,也引發對問題長期化的憂慮。
儘管高市政權在表面上維持強勢姿態,但實際上開始透過外交管道呼籲冷靜應對。中日關係此前一度出現改善跡象,例如中國於十一月上旬重新開放日本水產品進口,但執政自民黨幹部憂心:「若放任事態發展,中國將採取進一步對抗措施」。
一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則以福島第一核電廠處理水排海後,中方展現的強硬態度爲例表示,「局勢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並強調「這並不是幾天或幾周就能解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