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專家:高市早苗走安倍路線 確保日中穩定「避免雙重震盪」
▲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第29任總裁。(圖/路透)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日本前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成功當選自民黨總裁,有望成爲日本第一任女首相,這也令中日關係的未來發展備受關注。對此,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預測,高市早苗上臺後,將在推動日美同盟的同時,推動對中接觸,確保日中關係的總體穩定,避免日本同時遭受日美、日中關係的動盪。
陳洋在接受《新京報》訪問時表示,在石破茂執政時期,中日關係呈現出積極的改善態勢,不僅兩國之間的很多交流機制得到恢復,如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中日高層經濟對話等,而且兩國之間實現了「你來我往,有來有往」的交往,如日本外相巖屋毅、中國外長王毅先後對彼此國家進行正式訪問。
陳洋指出,假設石破茂繼續穩定執政,預計中日關係會有更新突破,中日兩國領導人有望實現對彼此國家的正式訪問,「當然,石破茂執政時期,也對中日關係構成了一定的挑戰,尤其是日本積極配合美國的遏中戰略,在臺灣問題上頻繁做出挑釁舉動。」
陳洋認爲,高市早苗已明確表態將延續「安倍路線」,這也包含在對中關係上。由於當前美國川普再次執政,可以參考川普1.0時期的日本對中政策,這可能就是高市早苗執政後日本對中政策的總體框架。
陳洋說,川普1.0時期,日本面臨美國的經貿施壓,安倍政府在維持日美同盟關係總體穩定的同時,積極進行對中接觸,改善發展對中關係,推動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等。如今日本正面臨川普2.0時期,但現實挑戰與川普1.0時期極爲類似,可以預計高市早苗上臺後,也將在推動日美同盟的同時,推動對中接觸,確保日中關係的總體穩定,避免日本同時遭受日美、日中關係的動盪。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上海日本學會顧問吳寄南則認爲,在日本「五年四相」的背景下,並不看好高市在美日、中日關係方面的作爲,也難以指望幫助「日本丸」走出激流險灘,不排除重蹈「短命首相」覆轍。
吳寄南解釋,其一,高市仍有很多受人詬病的醜聞,而且受制於日本社會對女性傳統地位的認知,高市的能力發揮可能受到限制。其二,當前自民黨面臨的困境有複雜成因,即便總裁或首相換人,也不可能拿得出萬靈藥來解決自民黨形象受損、日本產業升級滯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等問題。
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蔡暢分析,高市的當選將開啓日本政治的「強硬保守時代」,在安保領域,主張大幅增加防衛費,推動修憲,這將深刻影響日本國家安全戰略;在外交上,強調「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主張強化日美同盟和集體自衛權,這將使日本更深度捲入美國印太戰略,增加地區軍事風險。
蔡暢指出,可以預見,高市的當選會促使中日關係在敏感問題上的矛盾更加尖銳,但作爲務實政治家,高市也深知中日經貿關係的重要性,可能在強硬姿態下保持一定程度的經濟合作,形成「政冷經熱」的格局。
蔡暢還說,高市早苗的當選將使日本政治右傾化加速,但治理空間仍受國會現實、經濟約束與外交風險三重製衡,「未來,中日關係面臨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