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掛牌上市曾破發的 LINE Pay 為何又悄悄將衝千元?

LINE Pay以LINE爲基礎打下初期用戶市場後,首先及早釋出股權,獲得在地股東中國信託、臺北富邦銀行、聯邦銀行的大力支持,推動LINE Pay信用卡,迅速擴展覆蓋率。 圖/LINE Pay提供

臺灣最大行動支付業者LINE Pay(7722)近期與股市起伏「脫鉤」,股價一路逕自向上,10日再上漲25元,收865元,股價已來到近一年的高點。LINE Pay去年12月5日以508元轉掛牌上市後,面臨蜜月行情失靈,一度跌逾10%。如果當時中籤人含淚賣出可能賠幾萬,但抱着不放,2月10日當天一張就賺35.7萬元。營收穫利持續成長、剛突破1,300萬的高用戶數,都是讓LINE Pay重新向千元股俱樂部邁進的底氣。

蛇年吃紅 去年財報三項創高

回顧LINE Pay當初在興櫃時創下「一日成爲興櫃股王」、「一日躋身千金股」雙紀錄,轉掛牌上市後又演出「破發」戲碼,讓投資人心情大洗三溫暖。但儘管臺股在農曆年後紅盤受到美股影響,暴跌大漲起伏大,LINE Pay在開春後持續開紅盤,甚至因股價來到「注意」標準,在2月4日揭露自結財務資訊,也等於先公佈去年財務數字。

根據LINE Pay公告,2024年12月營收6.17億元,年增40.7%,稅前淨利3,500萬元,年增84%,歸屬母公司淨利2,800萬元,年增達1.81倍,每股純益0.41元,雖然有上市發行新股稀釋仍年增翻倍。2024年第4季營收17.6億元,年增30.4%,稅前淨利2.14億元,年增46.5%,歸屬母公司淨利1.68億元,年增44.8%,每股純益2.68元。2024年全年營收62.9億元,稅前純益8.7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6.47億元,每股純益10.67元,賺一個股本。去年全年營收、獲利、每股純益均創高。

LINE Pay表現亮眼

靠銀行夥伴衝高滲透率

LINE Pay目前主要業務包括第三方支付、聯名卡/點數回饋卡、金融產業合作、廣告銷售、票券發行與銷售;在營收結構上,LINE Pay收入主要來源爲手續費收入,佔營收比重逾八成,金融推廣合作收入佔12%,以及廣告行銷平臺收入佔3%,在臺灣擁有超過57萬處支付據點。

近幾年在臺灣做電子支付或第三方支付的業者,幾乎都在賠本補貼的「沉沒成本」上鎩羽而歸、或是還在往損益兩平的路上前進,但LINE Pay以LINE爲基礎打下初期用戶市場後,首先及早釋出股權,獲得在地股東中國信託、臺北富邦銀行、聯邦銀行的大力支持,推動LINE Pay信用卡,迅速擴展覆蓋率,其次不斷推出新聯名卡和各種跨業合作,以及強化與店家的行銷合作補貼,讓LINE Pay成爲臺灣最多人使用的支付服務,再透過用戶行爲分析,再向店家推出行銷服務持續擴大行銷業務。

10日LINE Pay宣佈在臺灣的用戶正式超過1,300萬戶,廣大的用戶基礎將持續帶動整體交易規模成長,特別是LINE Pay年輕用戶的交易額顯著成長,以1月來看,20至29歲族羣的單月交易額則成長逾30%,顯示LINE Pay在年輕族羣中的滲透率持續提升,加上明年可望正式推動電子支付業務,深化更多用戶使用場景,不但支撐股價持續往千元股邁進,同時也勢必將成爲街口、一卡通、全支付等電子支付同業的勁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