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XREAL創始人徐馳:從硅谷工程師到AR先行者,一個"地獄難度"賽道的探索者

12月10日,AR眼鏡品牌XREAL發佈了最新一代產品XREAL One,這是一家成立七年的創業公司交出的第四代產品答卷,也是創始人徐馳帶領團隊歷時三年自研芯片的成果展示。

在上海的一家茶館,這位84年出生的創業者向記者分享了他的創業心路歷程,以及對AR眼鏡行業的深度思考。

最新一代產品的突破

"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最滿意的一代產品,也是整個消費級AR領域的一次重大跨越。"談到剛剛發佈的XREAL One,徐馳的語氣中帶着掩飾不住的興奮。在他看來,這不僅是XREAL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整個消費級AR眼鏡行業的一個里程碑。

此次新品最大的技術突破,在於搭載了歷時三年自主研發的X1空間計算芯片。

這款芯片解決了AR眼鏡長期以來的技術瓶頸,將Motion to Photon(動作到成像)延遲降至3毫秒以內,實現了全行業最低延遲。

"有了這個芯片,我們把原來需要外接設備才能實現的功能,直接做到了眼鏡裡面。"徐馳解釋說,過去要實現空間顯示和3D定位體驗,需要一個叫Beam的外接配件,價格約700元。而現在這些功能都被整合進了眼鏡本體,不僅簡化了使用鏈條,性能和延遲也有了巨大提升。

XREALOne在顯示效果上也有明顯提升,視場角(FoV)擴展至50°,在默認等效4米距離下屏幕尺寸達147英寸,較上一代提升21%。同時獲得了TÜV萊茵"高清晰"認證和"眼舒適"五星認證,這在行業內尚屬首次。在音頻方面,產品還特別邀請了Bose工程師進行專業調校,顯著提升了音效體驗。

徐馳的求學和職業經歷與AR眼鏡有着緊密聯繫。他的博士研究方向是CPU/GPU架構,畢業後曾在英偉達實習並拿到正式offer。但他最終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加入了AR創業公司Magic Leap,2017年回國創辦XREAL。

"很多人問我後不後悔沒去英偉達,特別是看到現在英偉達市值漲到3萬億美元。"徐馳笑着說,"但人生就是一個打怪升級的過程,我選擇了一個更有意思的賽道。這不是簡單地往更高的樓上爬,而是要重新蓋一座樓。"

在Magic Leap工作一年多後,徐馳選擇回國創業。"我們是孕育在硅谷,成長在國內,但從第一天開始我們就是全球化的。"徐馳表示,XREAL選擇了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徑,在全球市場佈局的同時,特別注重與高端品牌的合作。

目前,公司已經與寶馬、奔馳等知名汽車品牌達成合作,在車載AR領域展開探索。

在徐馳看來,AR眼鏡是一個"地獄難度"的賽道。"如果不是對這個賽道有一點熱愛的話,別來或者說晚點再來。因爲到目前爲止,連Meta這樣的巨頭也在不斷虧損,沒有人能在這個領域輕易獲得成功。"

徐馳特別認同小米創始人雷軍(順爲資本投資了XREAL)關於"節奏感"的觀點。"在這種事情上你跑出你的節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快了、慢了都不好。"他認爲,創業者要能夠把握住正確的節奏,這不以個人意志爲轉移,"你要確保的,就是怎麼樣能夠跑對節奏。"

對於現階段的AR行業,徐馳表示:"節奏感,可能是這兩年大家會更關注的一個點,就是我不一定是沖沖衝,而是找到自己最適合的那個結構。我在最對的時候去使勁兒,然後把勁兒用在節點上,我覺得可能這是更關鍵的。"

但正是這種困難,讓徐馳和他的團隊看到了差異化的機會。"任何一個新的行業,一定會有機會誕生出一些新的公司,尤其在一些大的賽道。"他說,"如果從概率上來講,在這麼難的賽道上,假設你是投資人,如果你只看概率的話,你是不會投的。但我們這個團隊能從頭堅持到今天,能突破這個小概率事件,一定是有我們對這個賽道極強的熱情和更理性的判斷。"

談到行業競爭,徐馳特別提到了最近備受關注的Meta與雷朋合作的智能眼鏡。"我認爲今天的AI眼鏡,都不是真正的AI智能眼鏡,包括Ray-Ban Meta在內,在AI的體驗上,它仍然是不夠好的,它仍然是弱智的。"徐馳直言不諱地表示,"它本質上是一個帶着科技屬性的時尚單品,而不是一個真正改變使用場景的產品。"

AI浪潮下的AR未來

在ChatGPT掀起全球AI熱潮的背景下,AR眼鏡如何整合AI技術,也被寄予了新的期待。對此,徐馳保持着理性的判斷。"我們也認爲,AI對我們的整個生活帶來的,會是個巨大的機會點。你會無法想象,它可能在未來這幾年的變化有多大。"

但與此同時,他也強調AI與AR的結合必須建立在良好的硬件基礎之上。"如果你僅僅是把大模型放到眼鏡裡是不夠的。你真正要讓眼鏡的體驗是比手機的體驗更好的。"徐馳舉例說,如果眼鏡的camera(照相機)識別能力還不如手機清晰,用戶最終還是會選擇用手機,那麼AI眼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對於AI眼鏡的發展路徑,徐馳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我們認爲一個聰明的AI眼鏡要達到什麼樣的水平?70%的工作在大模型,這塊是持續突破,在多模態不斷有性能的提升。30%的工作,是大模型如何高效的在眼鏡上打磨體驗。"

他期待在未來一兩年內,AI眼鏡能夠實現真正的突破。"我希望的是,我的眼鏡裡住着一個智商和普通人差不多的AI助手,是你的閨蜜,你已經可以和TA通過簡單的交流,能開起玩笑,能像真的是我腦中住了另外的一個人一樣,然後TA能幫你做一些事情,真的是很聰明的做一些事情。而不像今天我們說Siri,原來手機上的Siri就是一個弱智的助手,它不是個智能助手。"

在應對AI浪潮的策略上,XREAL選擇了謹慎而務實的態度。XREALOne雖然沒有直接集成AI功能,但通過配件方式預留了擴展空間。"我們在這事上一定是慎重的。我們希望等到什麼呢?硬件永遠是ready的。我什麼時候等到硬件和軟件的整合最ready了,我們纔會把這些功能推向市場。"

徐馳認爲,AR眼鏡和AI的結合不是簡單的功能疊加,而是要真正解決用戶痛點。

"未來這個AI和數字化的世界,你不戴這個眼鏡你同樣看不清楚,且那個時候你都沒法做近視眼手術。你可能未來做手術是什麼?也許是加了個腦機接口,裡面加了芯片,又能讓你大腦能看清那個數字世界了。但是在那個技術成熟之前,AR眼鏡可能是你唯一的能夠變得看清那個數字和混合那個更復雜的信息世界的唯一載體。"

商業化的突圍

徐馳給自己和團隊定下了一個重要節點——2025年實現正向現金流。"今天的市場已經過了可以靠講故事、拼命燒錢去融資的階段。我們要確保在25年打平,否則確實得重新思考這件事情是否合理。"

在產品定價策略上,XREAL始終堅持"AR for all"的理念。XREAL One定價3299元,雖然較上一代略有提升,但仍保持在大衆能接受的範圍內。"我們永遠要打造一個相對來說更大衆化的產品。"徐馳說。

目前,XREAL的整體產品出貨量已接近50萬臺,其中海外營收佔比達到三分之二。徐馳期待在未來2-3年內實現年出貨量突破100萬臺的目標。"如果這個東西一年能賣100萬,大概率說明這個賽道還有機會賣更多。它不是一個僅僅嚐鮮型的小衆玩意兒。"

創業者的憂思與堅持

採訪中,這位創業七年的80後創始人坦言最近一年胖了20斤。當被問及是否焦慮時,他承認:"確實會有焦慮,因爲公司跑得越來越大了,你是會有慣性的。當你有了這個慣性之後,你一定是難調頭的。所以你就越要保證你的方向是對的,且我們的節奏是對的。"

但與此同時,徐馳對未來依然保持着強烈的信心。"我們今天非常樂觀地覺得我們第一個能看到未來,第二個能看到XREAL在這個未來中的樣子。"他說,"如果有一天XREAL成功了,這條路是不可複製的。就像特斯拉的路也是不可複製的,但凡是可被複制的,應該都不是大成。"

"如果你覺得人生的寬度是你衡量人生的一個方式的話,那我覺得確實在創業的這個路上,你感受到人生最寬的一些不同的體驗。"採訪結束,徐馳要忙着下一場,晚上他要飛美國,他說飛機上要再體驗XREAL One。

眼前這位84年出生的創業者,正處在他人生的"不惑"之年。當被問及是否真的"不惑"時,徐馳笑着搖頭:"不知道。這可能是階段性的,你會有些東西想清楚,階段性有些東西你就會搞得很糊塗,所以人就不斷地在迭代,去提升自己認知的一個過程。"

在某種程度上,徐馳的經歷是中國科技創業浪潮的一個縮影。他們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有着頂尖學府的教育背景,經歷過硅谷的技術薰陶,卻最終選擇回到中國創業。他們既要面對全球科技巨頭的競爭,又要在風起雲涌的國內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七年前,當徐馳放棄英偉達的offer選擇創業時,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選擇。七年後的今天,當我們看到這位創業者因爲焦慮而增重20斤時,或許更能理解創業路上的艱辛。但正是這種持續的焦慮與思考,才造就了一個創業者對行業、對技術、對未來的深刻洞察。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像徐馳這樣的創業者們正在書寫着屬於他們的創業史詩。他們可能不是最顯眼的主角,但他們的堅持和探索,正在悄悄改變着這個世界。正如徐馳所說:"如果有一天這事你成了,你怎麼講都行。如果這事兒你沒成,也沒有人願意去聽。"

也許多年之後,當我們回望2024年的這個時間節點,會發現這些執着的創業者們,在當時被認爲是"地獄難度"的賽道上,正在爲中國乃至全球科技創新譜寫着新的篇章。他們的故事,終將成爲這個時代最動人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