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以數智化“新質生產力”重塑中國產業競爭力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孔海麗 北京報道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交匯點上,“新質生產力”正成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在此背景下,如何通過數智化技術突破傳統產業桎梏、構建更具韌性的產業鏈生態,成爲企業界與政策制定者共同關注的焦點。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圍繞新質生產力的構建帶來多項提案,涉及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智算普惠、數字技術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等話題。
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採訪時,曹鵬系統闡述了他對新質生產力的深刻思考。從新型實體企業的價值重構,算力普惠與供應鏈革命的底層邏輯,到新型工業化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他的思考不僅是企業戰略佈局的註解,背後更是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深層命題。
讓智算“普惠化” 破解算力困局
隨着DeepSeek在今年爆火,讓人們看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突破能爲產業變革注入的強勁動能。
曹鵬不僅是這一浪潮的親歷者,更是參與者,深耕技術與產業融合十餘年。他直言,當前我國在打造人工智能技術爲驅動的新質生產力過程中,仍面臨算力資源分散、成本高企、中小企業應用門檻高等挑戰。
例如,隨着大模型應用井噴式爆發,國內亟需強大智算基座支撐。同時,儘管國內智算總量足夠,但異構算力、算力分散問題較爲嚴重,利用率較低。此外,中小企業投身大模型應用,難以負擔智算高成本。
因此曹鵬建議,要加強異構算力建設,降低智算成本。“在全球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加速推進的背景下,異構算力已成爲提升計算效率與降低成本的關鍵要素。”
曹鵬指出,可以通過高效整合CPU、GPU、FPGA等多種高性能計算資源,實現算力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最大化利用,從根本上降低智能計算的成本。
而要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以政策引導、標準化建設、典型案例樹立等方式,推動算力打破區域壁壘,實現跨地域、跨架構的算力協同。
不僅如此,在近年來國際芯片管制加劇的背景下,算力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曹鵬建議,需加強本土智算能力建設,堅持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與創新,確保技術獨立性和數據安全。在基礎設施層面,建議推動軟硬一體的雲計算架構研發,提升國產芯片、服務器等關鍵環節的競爭力;在應用層面,鼓勵企業探索智能體技術與行業場景的深度融合。
此外,曹鵬認爲,存儲與計算的協同是提升算力效率的關鍵。他指出,存算協同架構可減少數據傳輸延遲,降低整體能耗,爲人工智能應用提供更高效、經濟的支持。建議推動新一代雲計算技術研發,例如採用存算一體的硬件設計,優化數據即時處理能力。
而大模型的價值,最終仍需通過產業應用實現,這有賴於成百上千企業的創新,但成本卻成了橫亙在衆多中小企業面前的一座大山。
對此,曹鵬建議,應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化機制,鼓勵鏈主企業、雲平臺向中小企業開放算力配額,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智算服務,實現產業智算普惠,讓更多企業和個人無差別地享受技術創新的紅利。
從供應鏈切入 以數智技術賦能傳統產業
新興技術方興未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日益迫切。
2024年11月底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就表示,要研究出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和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行動方案,建設一批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
曹鵬的另一份提案,正是聚焦通過數智化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猛,數智技術與工業製造的深度融合正加速產業技術體系迭代,重塑傳統行業生產流程,成爲構建新質生產力、推動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動力。
然而,產業鏈供應鏈數智化協同不足、工業品標準化滯後、數字服務市場不均衡等問題仍制約着轉型步伐。
爲破解這些瓶頸,曹鵬建議,政策與實踐需多維度協同發力。他指出,應以供應鏈全鏈路數智化爲抓手,推動降本增效。傳統工業需從單點數字化轉向系統性升級,通過技術創新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
例如,鼓勵高精尖技術與場景化應用結合,實現從需求端到供應端的全鏈條協同,既提升企業效率,又帶動產業鏈整體競爭力。
在曹鵬看來,工業品標準化建設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但長期以來,工業品分類編碼混亂導致數據互通困難。因此,曹鵬建議從全局部署標準化體系,推動上下游企業共建共享,鼓勵技術服務商開放能力,實現物資數據互聯互通,爲生產管理數字化掃清障礙。
同時,曹鵬還聚焦採購管理,建議以採購管理作爲切入點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採購管理作爲供應鏈管理體系的關鍵環節,更是提升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曹鵬表示,建議通過專項政策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採購,將其納入國家補貼範疇,降低轉型門檻。同時加快央國企採購生態建設,推動商品、服務、履約一體化,從“單點優化”邁向“全局協同”。
此外,曹鵬還建議,應引導鏈主企業建立開放平臺,帶動上下游構建供應鏈生態。他認爲,傳統產業轉型需鏈主企業與互聯網平臺合力打破信息孤島。建議以央國企數字化採購爲突破口,建立“鏈主企業-服務平臺-中小企業”合作機制,推動數據高效共享。通過開放平臺鏈接上下游,中小企業在技術、資源、合規等方面獲得支撐,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