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景順董事總經理孫海峰:港股有望繼續保持強勢表現,科技、消費和金融板塊更具潛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 北京報道
“今年以來的港股強勢反彈雖然會提高市場的波動性,但從長期來看具有一定的持續性。關鍵在於基本面中長期預期的邊際改善是否能夠被證實。”近日,景順董事總經理、亞洲區(日本除外)機構業務總監孫海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書面專訪時表示,如果中國經濟數據持續向好,企業盈利能力提升,市場信心增強,港股有望繼續保持強勢表現。
在當前宏觀環境下,孫海峰認爲,港股的科技、消費和金融板塊更具超額收益潛力。他還提到,港股估值修復雖已部分反映市場對政策的樂觀預期,但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尤其在政策持續發力和經濟基本面改善的背景下。
孫海峰強調,南向資金已成爲本輪港股做多的主力軍。互聯互通機制的持續擴容,如滬深港通和債券通,便利了內地投資者進入港股市場,增加了市場流動性和交易活躍度。內資在港股投資佔比的提升,意味着港股市場的定價權正逐步向內地投資者傾斜,增強了市場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在南下資金加速流入港股的同時,海外資金也在搶籌港股。孫海峰認爲,海外資金涌入港股市場的勢頭有望延續,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港股作爲估值窪地和優質資產的代表,吸引了大量海外資金的關注。
在他看來,在全球能源轉型與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香港市場有望在新能源和高端製造領域孵化出新的投資主題。“香港作爲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市場機會,爲新能源和高端製造領域的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融資渠道。未來,香港在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將有更多高附加值產業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等新的投資機會。”
南下資金在港股市場的定價權正在提升
《21世紀》:近期港股出現顯著反彈,你認爲驅動此輪上漲的核心因素是什麼?是短期資金博弈,還是基本面改善的長期信號?今年以來的強勢反彈是否具有持續性?
孫海峰:近期港股的顯著反彈主要由幾個核心因素驅動:首先,美國最新的數據顯示一定程度通脹可控,市場對未來降息的預期持續增強,美國國債收益率出現下跌,帶動股票資產整體估值修復。其次,中國政府逆週期經濟扶持政策持續出臺,提升了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信心。這些政策包括持續優化地方債務結構、增加消費刺激以及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措施,旨在提振經濟活力和市場信心。
今年以來的港股強勢反彈雖然會提高市場的波動性,但從長期來看具有一定的持續性。關鍵在於基本面中長期預期的邊際改善是否能夠被證實。如果經濟數據持續向好,企業盈利能力提升,市場信心增強,港股有望繼續保持強勢表現。
《21世紀》:在當前宏觀環境下,港股哪些行業板塊更具超額收益潛力?邏輯是什麼?港股估值修復是否已充分反映市場對政策的樂觀預期?
孫海峰:在當前宏觀環境下,科技、消費和金融板塊更具超額收益潛力。科技板塊受益於創新應用商業化能力提升和政策支持,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制造和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機會較多。消費板塊則受益於消費刺激政策的落地,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消費升級趨勢的持續,但效果還需要企業真實業績的驗證。金融板塊受益於資本市場開放和政策支持,特別是銀行、保險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有望提升,部分上市公司最新的2024年年報已提及第四季度以來的業績快速提升。
港股估值修復已部分反映市場對政策的樂觀預期,但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特別是在政策持續發力和經濟基本面改善的背景下。
《21世紀》:目前,南向資金似乎是本輪做多港股的主力資金。互聯互通機制(如滬深港通、債券通)的持續擴容有怎樣的幫助?內資在港股中投資佔比的提升對港股來說意味着什麼?
孫海峰:互聯互通機制的持續擴容、內地及香港監管對於互聯互通機制的呵護,均有助於提升港股市場的流動性和投資者信心,吸引更多內地資金流入港股。滬深港通和債券通的擴容,使得內地投資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投資港股,增加了市場的資金供給和交易活躍度。內資在港股中投資佔比的提升意味着港股市場的定價權逐步向內地投資者傾斜,增強了港股市場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此外,內資的持續流入也有助於提升港股市場的估值水平,推動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海外資金涌入港股的勢頭有望延續
《21世紀》:在本輪港股上漲行情中,海外資金也爭相涌入港股市場。這一勢頭能否延續?今年以來,外資對港股的投資結構有何特點?
孫海峰:海外資金涌入港股市場的勢頭有望延續,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港股作爲估值窪地和優質資產的代表,吸引了大量海外資金的關注。
今年以來,外資對港股的投資結構呈現出對科技及醫療保健板塊的增持,對金融、可選消費和信息技術板塊的減持。醫療保健板塊受益於全球健康需求的增加和創新藥研發的推進,吸引了大量外資的關注。金融板塊則受制於全球利率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監管政策的變化,外資持倉有所減少。可選消費和信息技術板塊則受制於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和市場競爭加劇,外資持倉也有所減少。
《21世紀》: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的背景下,國際機構投資者當前如何重新平衡對中國資產的配置策略?在此背景下,港股的投資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孫海峰:國際機構投資者在重新平衡對中國資產的配置策略時,更加註重分散投資和風險管理。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和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的背景下,港股作爲全球估值窪地,擁有衆多優質上市公司,且受益於宏觀政策和市場開放政策的支持,成爲國際機構投資者的重要配置選擇。
港股的投資價值主要體現在其估值相對較低,具有較高的投資性價比;同時,港股市場的流動性較好,投資者可以較爲便捷地進行買賣操作。此外,港股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吸引了大量海外資金的關注,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的投資價值。
《21世紀》:過去幾年,港交所把多家中東地區交易所加入證券交易所認可名單,當地企業可來港第二上市。中東企業對港股的興趣何在?主要來自哪些行業?
孫海峰:中東企業對港股的興趣主要在於利用香港市場的融資渠道和國際化平臺。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豐富的投資者資源和廣泛的市場影響力,爲中東企業提供了良好的融資環境和市場機會。中東企業主要來自新能源、互聯網、人工智能和新消費等領域,這些行業具有較高的增長潛力和市場需求,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通過在港股市場進行第二上市,中東企業可以進一步提升其國際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獲得更多的融資機會和市場支持。
香港將繼續吸引中概股迴歸
《21世紀》:如何評估香港作爲中概股迴歸首選地的長期價值?中美監管博弈是否會影響這一趨勢?
孫海峰:香港作爲中概股迴歸首選地的長期價值主要體現在其成熟的二次上市機制和衆多成功先例。香港市場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爲中概股的迴歸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此外,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豐富的投資者資源和廣泛的市場影響力,有助於提升中概股的市場認可度和估值水平。
地緣政治博弈可能會對這一趨勢產生一定影響,但香港市場的獨特優勢和政策支持將繼續吸引中概股迴歸。未來,隨着中美關係的逐步改善和市場環境的優化,香港作爲中概股迴歸首選地的長期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21世紀》:去年10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閉幕式上表示,將繼續加強香港作爲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一戰略能否成爲香港吸引全球資本的抓手?怎麼看香港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的角色?
孫海峰:香港作爲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有望成爲吸引全球資本的抓手。香港擁有龐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和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爲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支持。通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香港可以進一步提升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流入。同時,人民幣國際化也有助於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促進中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香港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的角色至關重要,未來將繼續發揮其獨特優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21世紀》:全球能源轉型與供應鏈重構背景下,香港市場能否在新能源、高端製造等領域孵化出新的投資主題?
孫海峰:在全球能源轉型與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香港市場有望在新能源和高端製造領域孵化出新的投資主題。香港作爲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市場機會,爲新能源和高端製造領域的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融資渠道。未來,香港在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將有更多高附加值產業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等新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在新能源、智能製造、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等領域,香港市場有望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推動市場的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