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空污 嘉縣評估增設感測器

嘉義縣目前有300臺空品微型感測器,審計室查覈,部分屢遭民衆陳情有空污疑慮的地方,置尚未布建微型感測器,應檢討改善。(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各地經常傳異味、臭味飄散問題,但受限風向、區域,污染源難抓,連執法單位也困擾。嘉義縣審計室查覈,部分屢遭民衆陳情有空污疑慮的區域尚未布建空品微型感測器,建議環保局適時滾動評估布建或增設感測器。環保局表示,有規畫要增設感測器,也強調感測器並非萬能,仍仰賴民衆共同守護環境,避免製造污染。

審計室查覈報告指出,環保局配合環境部空氣污染防制方案,訂定「嘉義縣空氣污染防制計劃」,推動轄區內空氣品質改善、維護,並針對空氣污染排放源進行調查、列管、輔導、稽查及跨市縣合作,以達成空氣污染減量,但查覈發現,屢遭民衆陳情的部分案件區位,尚未布建空品微型感測器,認爲環保局應檢討。

環保局表示,目前縣內有300臺微型感測器,已裝設3年多,主要執行24小時不間斷蒐集空品數據,經過密集感測,再搭配列管工廠、畜殖場所在位置資料分析,評估污染熱區、大量發生時間後,再派員前往追蹤、稽查,藉此改善以往派人24小時蹲點、巡查,卻常常無法正確掌握污染源,或揪出污染行爲的瓶頸。

環保局指,感測器不僅架設位置需電力供應,監測場址上下風處、監測周界也必須有電,加上曾嘗試以太陽能板供電,卻發生供電不足情形,導致普遍架設感測器難度增加。

感測器主要是監測空氣成分的濃度高低,與民衆感受力有落差,環保局說,常常民衆聞到臭味,但感測器只有濃度高低變化,除非數日都有類似特定時段濃度增加情形,或接到民衆檢舉,否則很難判斷就是空污行爲。

今年環保局將300臺微型空品感測器結合火警資訊系統,透過即時數據串聯,感測火場周邊空氣變化,提前預警,接下來將評估編列經費,採購微型感測器,擴大、布建監測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