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在田野鄉村躬耕不輟
通訊員 藏組軒
建制度強班子
駐村幹部幫助整頓82個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健全9013項村級工作制度
促增收鼓腰包
申報1464個村級產業建設項目,幫助351個村集體經濟轉虧爲盈,幫助551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從不足5萬元達到5萬元以上
解決急難愁盼
各駐村工作隊看望慰問4.46萬名“三老”人員、困難羣衆,解決1.68萬件實際困難
從藏北草原到雅江河畔,從高山峽谷到蜿蜒邊境,120萬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西藏守牢國家安全屏障和生態安全屏障、鞏固西南邊陲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這些年西藏每年都選派2萬多名機關幹部進駐全區所有村(居),組織上一聲召喚,他們打起揹包就出發,不講條件、不懼風險”。13年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始終是駐村工作高揚的旗幟。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以來,西藏不斷優化駐村格局,穩步構建“一縣一個駐村領隊、一鄉一個臨時支部、一村一個第一書記”駐村組織體系;大力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帶領羣衆致富、維護社會穩定、守衛邊疆領土、開展反分裂鬥爭“五項行動”;積極創建駐村品牌,大力開展“我爲羣衆辦實事”“百日走村入戶大調研”等系列活動……
如今的西藏,邊防鞏固邊境安全,天藍水清人和業興。一份份優異的答卷、一張張燦爛的笑容背後,是13載風雨兼程的堅守,凝結着近30萬名駐村幹部的拼搏。
建制度強班子
黨旗映照雪域邊陲
走進邊壩縣普玉村,紅頂白牆的藏式房屋上一面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村委會門口一輛輛四輪越野摩托車穿梭往來,載着乘客參觀遊覽。
普玉意爲“山溝最裡面的家鄉”,擁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三色湖景觀,但因地理位置偏遠,全村產業發展緩慢。駐村第一書記李鑫上任後,與村“兩委”班子一起走村入戶、協商對接,從強班子、帶隊伍、建陣地、樹形象開局,協調派出單位爭取扶持資金100餘萬元,制定“黨員積分制”“紅黑板”等制度,實施小黑板報、小理髮店等行動,有效提升黨員羣衆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萬元,黨建引領文旅融合發展之路悄然鋪進了羣衆心坎。
雪域高原上,這樣的變化並不鮮見。廣大駐村幹部通過抓學習、建制度,強班子、育骨幹,切實當好基層黨建的指導員,協助縣鄉黨委把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築得更牢。近年來,駐村幹部幫助整頓82個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健全9013項村級工作制度,協助發展3950名農牧民黨員,挑選1555名鄉村振興專幹等優秀人才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促增收鼓腰包
百姓日子紅紅火火
墨脫縣荷扎村擁有果果塘大拐彎自然奇觀,然而景區擺攤的羣衆卻沒有獲得理想收入。駐村工作隊大力實施“土特產幫扶提升計劃”,通過爭取資金髮展枇杷、石斛種植,購置手工茶製作專業設備,建成遠程技能培訓室,常態化開展現場銷售、直播帶貨、手工編織等技能培訓,幫助羣衆提高增收能力。如今的果果塘攤主們紛紛自主設計定製手工藝品,推出服裝租賃、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先後創收40餘萬元,景區“流量”逐步變成了財富“增量”。
在西藏,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近年來,廣大駐村幹部當好農牧民羣衆致富的引路人,創新開展“百日走村入戶大調研”活動,每年走訪80餘萬戶農牧民羣衆,做到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幹部,763名駐村幹部擔任鄉村好產品好風景推介官、代言人,因地制宜整合9.04億元強基惠民工作經費,申報1464個村級產業建設項目,幫助351個村集體經濟轉虧爲盈,幫助551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從不足5萬元達到5萬元以上,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笑臉越來越多。
訪民情紓民困
解決羣衆急難愁盼
扎囊縣卓玉村桑吉白瑪,父親早年離世,母親體弱多病,三個孩子在上學,生活的壓力讓她眼裡滿是迷茫。駐村第一書記頓珠瞭解到她以前當過茶館服務員後,積極對接社會資源,想方設法在縣域尋找合適門面,幫她開起了茶館。隨着茶館生意日益紅火,桑吉白瑪忙碌的身影中洋溢着幸福。
在一茬又一茬駐村工作中,許多駐村幹部像頓珠一樣把羣衆身邊的小事當做大事來抓,有的“磨破嘴”“跑斷腿”,問民所需、紓民之困,有的利用週末和節假日休息時間爲農牧區孩子輔導作業,有的在輪換時主動申請留下繼續投身災後恢復重建工作。近年來,各駐村工作隊看望慰問4.46萬名“三老”人員、困難羣衆,解決1.68萬件實際困難。3000多家派出單位將駐村點作爲聯繫點,每年到村開展結對認親交朋友活動,駐村幹部真正“駐”進了羣衆心窩裡。
聚同心守邊疆
築牢邊境“鋼鐵長城”
9年前的錯那市肖村還是一處放牧點,如今已發展成爲擁有285戶956人的邊境小康示範村。“肖村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服務水平漲上去,不得不提瓊次仁隊長。”村民邊巴頓珠這樣說。
肖村緊靠東章瀑布景區,又是錯那市重點項目實施地,瓊次仁帶領駐村工作隊多方調研,探索“黨建引領+產業增益+助民增收”模式,建立完善村集體經濟產業規劃,整合強基惠民經費,發展邊貿交易中心、民族手工業產業園、溫室大棚建設項目,探索開發“相約林卡”等休閒旅遊產業,村集體年收入實現了從0到36萬元的突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3.1萬元,搬遷羣衆切身感受到了固邊興邊富民帶來的喜人變化。
邊境興則邊疆穩,邊民富則邊防固。西藏始終把固邊興邊富民行動走在全國前列作爲幹部駐村工作的重要發力點,重點向邊境縣(市)全覆蓋選派4000多名駐村幹部。廣大駐村幹部大力宣傳卓嘎、央宗姐妹守土固邊先進事蹟,抓實黨建促基層治理、促鄉村振興,讓邊民腰包鼓起來,幫助從邊民、護邊巡邊隊員中發展470名黨員,培養1.7萬名農牧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帶頭人,創建55個邊境黨建紅色長廊,廣泛動員村民同心守邊,祖國西南邊陲“鋼鐵長城”越築越牢。
如今,第十四批5600個駐村工作隊2.2萬名駐村幹部再次出發,新的駐村故事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