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DRGs擴大至4成 明年上路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見圖)接受本報專訪,強調健保要永續,政府、醫療服務提供者和民衆須三方合作。(趙雙傑攝)
健保點值直直落,醫界頻喊廢除總額制度。健保邁入30年,健保署長石崇良推改革方案,下半年研議將住院診斷關聯羣DRGs涵蓋率,從2成擴大至4成,明年上路;慢性病論人計酬bundled payment則於下半年試行,明年擴大。未來制度成熟,可望廢除總額制度,避免健保如脫繮野馬不斷漲保費,加劇民衆負擔。
健保總額自1998年起實施,至今26年,前衛生署長李明亮曾表示,總額只能作爲中短期措施。對於總額退場時機,石崇良曾表示,「當DRGs的推動成熟,也許也是總額打開的時候」。
「如果不要總額的財務工具,那我們需思考,未來要用什麼方式,才能讓健保負擔得起,而不是脫繮野馬,變成財政黑洞,或不斷漲保費,造成民衆的負擔」。石崇良說,當醫院能在個別總額下做好管理,就可談到個案型支付,即DRGs,這是能取代總額預算的思路。美、日都沒有總額制度,靠住院DRGs做財務管控。
石崇良表示,住院DRGs是在疾病複雜度作分類基礎下,計算合理的資源耗用,給付的不是定值,是分佈。有人年輕,用的資源少,未進入分佈,就採論量計酬;耗用較多資源,跳出上限,也採論量計酬,同時可檢視該醫療行爲的合理性。推動DRGs之際,健保將監測3日內急診率、14天內再住院率等指標,確保照顧品質。
爲鼓勵把病患照顧好,未來慢性病支付將朝向bundled payment,有人稱爲論人計酬或前瞻性虛擬預算,透過預測醫療費用,將一包錢交給醫療機構。此模式下,醫師不只靠給藥,而能擬定個人照顧計劃,如健康促進、打疫苗等,且不因少看病而減少收入,是以價值爲基礎的給付。
石崇良說,制度成形後,「大概那一天就不需要總額」,健保能把每人、每個時間的費用算好,預算天花板將不再那麼硬,能落實真正的彈性總額。至於那一天還要多久?目前暫無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