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衛:緊密型醫共體改革賦能縣域醫療服務升級

人民網記者 穆國虎

當前,一場以“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爲目標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正在寧夏中衛市中寧縣與海原縣同步推進。

兩地雖路徑各有側重,卻共同書寫了基層醫療能力躍升的“雙城記”——從資源下沉到機制創新,從醫防融合到智慧賦能,兩縣通過系統重塑醫療衛生體系,讓優質醫療資源沉下去、羣衆健康獲得感提上來。

政府主導 整合資源

中衛市以政府主導搭框架,整合資源。

中寧縣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的醫改領導小組,整合20所公立醫療機構組建醫療健康總院,在保持機構性質、人員編制等七不變的前提下,率先實現人員、業務、財務、信息、藥械“五統一”管理,形成集管理、服務、發展、利益、責任“五位一體”的緊密型架構。

中寧縣健康總院設立行政“一辦七中心”及9個業務、9個質量控制中心,抽調25名骨幹定崗管理,統籌推進胸痛、卒中、危重新生兒救治等“五大中心”建設,縣醫院ICU、血液透析中心等關鍵科室投用,有效破解羣衆“看病遠、看病難”。

海原縣則以“總院實體化運行”破題,由政府副縣長統一分管“三醫”(醫療、醫保、醫藥),2021年掛牌成立醫療健康總院,統籌管理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等5家縣級機構及21家鄉鎮衛生院(社區)。

海原縣通過制定《總院組建方案》《“五統一”管理細則》等制度,設立11個管理中心、5個業務中心,實現人員、業務、財務、信息、藥械“五統一”。目前,藥品、耗材網採率分別達100%、82%,遠程會診、影像診斷累計超2.6萬例,真正讓總院成爲縣域醫療“中樞”。

資源下沉 提升服務

中衛市將資源下沉至基層:從專家坐診到能力紮根。兩縣均以優質資源下沉爲核心,推動基層服務能力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中寧縣推行“千名醫師下基層”,49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下沉幫扶,協助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服務能力;通過“組團式幫扶”強化縣人民醫院醫療質量,指導鄉鎮衛生院規範診療,帶動基層綜合能力提升。更創新“互聯網+預防接種”模式,建成全區首家數字化接種中心,實現取號、登記、接種等全流程數字化,緩解社區接種壓力,接種信息全程可追溯。

海原縣則深化“科室包保+專家坐診”機制,縣級專家每週到鄉鎮衛生院坐診一天,開展門診診療2586人次、手術13例;選派57名骨幹下沉幫扶,帶教61人次、培訓1200餘人次;在李旺等7家鄉鎮建設急救分站,配備救護車28輛,大幅縮短基層急救響應時間。同時,推行“家庭醫生+專科聯動”簽約模式,組建150個家庭醫生團隊,以老年人、孕產婦及慢性病患者爲重點,提供“健康檔案+動態監測+用藥指導”全週期服務。

創新機制 激發活力

中衛市用機制創新激發醫共體活力,從“以治病爲中心”轉變爲“以健康爲中心”。兩縣均以“體制機制改革”爲突破口,激活醫共體運行內生動力。

中寧縣深化醫防融合,建成慢特病管理中心,覆蓋高血壓、糖尿病等7大類30餘種疾病,簽約服務患者8200餘人,醫保統籌支出較改革前下降56%;縣醫院藥佔比從2019年的34.98%降至19.6%,分級診療成效顯著。同時,創新“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遠程影像、心電、彩超診斷累計超7萬例,患者足不出鄉即可享受縣級專家服務;“互聯網醫院”上線,實現常見病在線複診、藥品配送到家,讓就醫更便捷。

海原縣則以“薪酬改革+醫保支付”雙輪驅動,落實“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2024年縣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額增至3244.54萬元,醫務人員積極性充分激發。同時,推行DRG/DIP付費改革,病種數達2604種,門診、住院次均費用分別下降7.4%、7.74%;建成區級重點專科5個、市級12個,縣人民醫院介入導管室投用,完成心臟支架等手術180臺,填補縣域介入治療空白。

數據賦能 提升效率

中衛市以智慧賦能提高效率,從“信息孤島”到“數據互通”,兩縣均以信息化建設爲支撐,推動醫共體從鬆散協作向緊密聯動升級。

中寧縣建成遠程影像、心電、彩超診斷中心,截至目前遠程影像診斷2785例,遠程心電診斷40673例,遠程彩超診斷263例,共計4萬餘例;“互聯網+預防接種”“互聯網醫院”等平臺上線,實現接種全程數字化、診療服務線上化,讓羣衆看病更省時、更省心。

海原縣則加速推進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平臺建設,縣人民醫院麻醉臨牀信息系統、心電系統等已上線試運行,縣中醫醫院、婦計中心繫統建設等整體項目完成度超98%,三級等保備案及一體化平臺對接有序推進。遠程會診、移動支付等便民功能同步落地,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羣衆少跑腿。

“下一步,我們將推廣兩縣經驗,推動城市醫療集團與縣域醫共體協同聯動,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平臺全覆蓋,讓優質醫療資源從縣級醫院向鄉村兩級延伸,從治病爲中心向健康爲中心轉變。”中衛市衛健委副主任杜永山表示,通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真正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健康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