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西夏區 “一戶一策”精準滴灌解民憂

“多虧了黨和政府,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了一把,讓我們一家的日子又有了奔頭。”寧夏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西幹村村民馬某玲看着病情趨穩的丈夫和安心上學的孩子們,言語間滿是感激。

一年前,她的丈夫馬某紅罹患重病,16萬元手術費幾乎壓垮這個五口之家。如今,這個曾瀕臨破碎的家庭不僅走出困境,還在政策的扶持下重煥新生。

這溫暖的轉變,源於西幹村堅持“一戶一策”的精準幫扶。瞭解到馬某玲家的困境後,村幹部迅速將其納爲“因病突發嚴重困難監測戶”,一套“量身定製”的幫扶方案隨之落地,除了爲馬某紅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及醫療保險繳費補助,爲其小女兒申請“雨露計劃”補助。同時,落實幫扶資金10000元爲其購入8只羊,並聯絡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現在我們可以自己養羊了,不用再等着政府送錢送物,心裡踏實多了。” 馬某玲說。

記者瞭解到,西夏區整合政策資源與幫扶力量,針對風險類型和羣衆需求,堅持“精準滴灌”,採取“綜合保障減支出”的保障式與“扶志扶智增後勁”的開發式相結合幫扶舉措,既開準拔除窮根的“藥方子”,又做好“扶上馬、送一程”的後續跟蹤,形成覆蓋全面、保障有力的民生安全網,讓政策暖流浸潤每個需要守護的家庭。

同樣的溫情也出現在二十餘公里外的賀蘭山西路街道同陽新村,村民海某花2021年其丈夫海某傑因車禍致殘後,海某花一家曾被醫療費和學費壓得喘不過氣。“駐村工作隊不僅幫我們通過法律援助追回12萬元賠償金,還幫助我在村委會找到了公益性崗位的工作,每月除了能領工資,還能去扶貧車間打零工。”海某花笑着說,“我們現在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在兜底保障“輸血”幫扶的同時,西夏區更注重強化“造血”功能,激發困難羣衆內生動力。針對養殖困難戶的特性,西夏區每年不僅爲其申請養殖補貼,小額信貸、富農貸等金融政策支持,還免費發放腐蝕肥、提供種養殖技術指導培訓。

在興涇鎮興盛村,曾因缺乏技術難以發展產業而致貧的養殖戶馬某明一家,在西夏區鄉村振興局提供的專業技術培訓和精準養殖指導下,逐步掌握了科學養殖方法,發展起了庭院經濟。目前,肉牛養殖規模已擴大到了14頭,還種植了3棟蔬菜大棚,預計今年收入將實現10萬餘元。這是西夏區落實“一戶一策”精準幫扶的典型案例。

西夏區堅持因人因戶施策,對不同類型的困難羣衆量身定製方案:對有勞動能力的,突出“多幹多補、少幹少補”的激勵導向,通過產業扶持、就業幫扶、金融信貸等開發式舉措激發內生動力;對弱(半)勞動力,側重庭院經濟、公益性崗位等“造血”方式;對無勞動能力的,則用足社會綜合保障政策,兜牢民生底線。

興盛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張維宏說:“這些困難羣衆每一家的情況都不一樣,我們不能‘一刀切’,得像量體裁衣一樣,確保政策精準落地。”(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孫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