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創新土地管理機制 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銀川6月25日電 (記者 於晶)25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今年以來,寧夏聚焦年度重點建設項目,創新土地管理機制,優化審批服務流程,全方位提升土地要素保障質效。截至目前,寧夏共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69宗,面積達2.22萬畝,實現出讓價款21.57億元,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土地資源支撐。
5月,寧夏超導泛半導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標準地+先租後讓”的方式,競得銀川市一宗工業用地20年使用權。寧夏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寧夏首宗以“標準地+彈性供應”方式掛牌出讓的工業用地,該模式爲企業降低了75%的前期用地成本,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今年以來,寧夏持續推行新增工業項目用地“標準地”供應,共出讓“標準地”47宗,面積5114.1畝。同時,鼓勵企業採取彈性年期出讓、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等靈活供地方式,滿足項目差異化用地需求,目前已彈性供應工業用地25宗,面積1961.16畝。
爲做好土地儲備專項債券資金運用,寧夏積極指導各市縣梳理項目清單和資金需求,將企業無力開發、已供應未動工的住宅和商服用地,以及因低效用地再開發或基礎設施建設需收回的土地納入回購範圍,同步謀劃新增儲備項目。
平羅縣3個土地儲備項目已於5月底通過縣、市、自治區三級審查並報自然資源部審覈,儲備土地面積1073.85畝,申請專項債券資金1.72億元。寧夏自然資源廳正會同各市縣推進第二批成熟項目,力爭8月底前上報,進一步盤活存量土地資源。
面對國家建設用地從嚴從緊的政策趨勢,寧夏建立計劃指標統籌調劑機制,優先保障重大工程、重點產業、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用地需求。今年年初,在國家尚未下達用地計劃前,寧夏自然資源廳提前預支50%的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確保重點項目順利推進。
同時,寧夏完善“增存掛鉤”機制,將新增用地審批與存量土地盤活掛鉤,推動土地集約高效利用,實現重點項目、特殊國債項目、民生項目及民營企業項目用地“應保盡保”。
下一步,寧夏將繼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強化要素保障,助力寧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