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九甲埔稻作爆「汞污染」 市府緊急剷除:無流入市面

新竹市議員曾資程接獲陳情,指疑似出現重金屬汞污染稻作,但事件發生以來超過10天,至今未公開揭露資訊,質疑市府「蓋牌」。(曾資程提供/王惠慧新竹傳真)

新竹市議員曾資程接獲陳情,指疑似出現重金屬汞污染稻作,但事件發生以來超過10天,至今未公開揭露資訊,質疑市府「蓋牌」;對此,市府嚴正駁斥,主動發現九甲埔幹線10支線底泥汞超過上限值,並進行農作物檢測,強調已完成剷除銷燬,無流入供應鏈。

市議員曾資程指出,他接獲農民陳情,表示其耕作的稻田經環保局通報並由農政單位檢測,證實受到汞污染。該事件涉及約3塊農地、總面積約1940坪,另有2塊休耕地種有少量雜糧作物,市府近日已安排強制收割與銷燬。

曾資程表示,農民在接獲通知後情緒非常惶恐,擔憂污染範圍是否持續擴大、地下水源是否受到波及,更關心未來整治費用如何分攤,以及整治期間農民的基本權益是否獲得保障。

曾資程強調,相關單位必須在不影響環保局溯源調查的前提下,去識別化公開透明資訊,包括污染源頭調查進度、受污染農地範圍、銷燬農作物的方式與數量等,讓市民瞭解事件全貌,並確保受污染農作物完全不得流入市面,捍衛全民食安。

對此,市府駁斥,指環保局於年度執行水圳底泥監測並主動調查,即發現九甲埔幹線10支線底泥汞超過土壤管制標準,立即進行引管該支線農地掌握,查3筆地號有種植稻作,除即刻到該筆地號農地土壤採樣外,亦通知農政單位稻作檢測事宜。

後經農地土壤檢測結果,確認汞測值有超過土壤管制標準,立即通知並會同農政單位剷除銷燬稻作,並於7月31日完成,強調所剷除稻米及稻梗皆進竹市焚化爐銷燬,均無流入供應鏈,請民衆無須擔心。

環保局表示,汞污染非自然成因,來源可能爲周邊及其上游受污染排水經灌溉渠道流經所致,經檢測灌溉水質均符合標準,但底泥汞超過土壤管制標準局限於九甲埔幹線10支線,另對於3筆地號後續將進行公告列管並強制停止耕種,以及污染整治作業。

環保局強調,已啓動沿線位置污染溯源,搭配運用指紋圖譜、元素定性半定量分析或重金屬汞型態分析等方式,建立污染源、途徑及受體之關聯性,進行特徵比對評估,以釐清可能污染行爲人、污染責任人或污染土地關係人。

環保局補充,灌溉渠道的底泥品質反應水體環境及農地周邊污染情形,若發現底泥品質濃度偏高,水體主管機關應加強灌溉水質監測,市府則啓動農地污染調查作業及加強管理強度,降低污染物進入灌溉用水影響水質、底泥及農地土壤風險。

產發處說明,該農地檢測爲竹市東區公所114年一期作農作物重金屬等污染監測所規畫,並依農作物重金屬等污染監測管制作業程序辦理。水稻經公所採樣送市府再轉送農業部農藥試驗所檢驗重金屬含量,經農糧署通知,水稻汞污染超標。

當下市府即刻啓動聯繫機制,包含代耕業者、地主、機具廠商進行剷除事宜,在剷除銷燬前亦請農民不得收割並不得外流,由區公所加強巡田,完善管制作業。

產發處表示,然而因颱風及強降雨天氣不穩定,再加上下雨致土壤鬆軟,原訂於7月28日進行剷除,展延至7月31日,目前已完成稻穗剷除並將污染水稻送環保局銷燬,以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針對受污染銷燬的農作物,後續依規將予以補償農民,保障農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