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西屯水污染案件全市第一 議員要求市府強化污染防治

民進黨議員林祈烽批評,中市府投入龐大預算改善河川水質,但西屯去年水污染案件高達40件,全市第一,要求市府加強水污染防治。圖/林祈烽提供

臺中市府近年斥資32.7億元工程經費推動水環境改善計劃,其中西屯區投入高達11.3億元,包括筏子溪、東大溪、惠來溪、潮洋溪及黎明溝等改善水環境。議員林祈烽批評,市府投入龐大預算改善河川水質,但西屯去年水污染案件高達40件,全市第一,要求市府加強水污染防治。水利局長範世億表示,將加強污水接管改善水質,並跨局處稽查及改善。

林祈烽指出,環保局統計,2024年臺中市發生402件河川大排污染案件,其中水污染259件、死魚案143件。市府編列全市最多經費改善西屯的水環境,污染案數卻是全市最高,且目前尚有4成的污染案件無法追查來源,令人氣憤。

林祈烽表示,惠來溪及潮洋溪第二期水環境改善計劃,將投入2億200萬元,但過去一期工程耗資6.22億元,卻因近年建案增加,屢次遭受工程廢水污染,甚至去年有多達5次污染事件來源無法確認。此外,東大溪、黎明溝等工程也分別發生9次與5次污染案件,顯見市府針對河川即時監控與自動連續水質檢測尚須加強。

林祈烽建議,市府應投入更多資源在水污染源的調查及監控設備的升級,並強化跨局處合作機制,避免花費巨資改善的河川再度遭污染,也呼籲市府落實污染防治措施,找出污染熱區,還給市民乾淨舒適的親水環境。

範世億表示,目前針對大量異樣水質排入會有警示資訊,未來除加強污水接管改善水質,也會找環保局積極處理水污染與魚類死亡案件,像是稽查不肖業者埋放的暗管杜絕偷排,另交由環保局監測水質及必要裁罰。

範世億說,建案施工時常會抽出地下水排放到區排,但時因過濾不及,導致工程污水污染河川,會再偕同都發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