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織密集體“三資”安全網

“現在我們依託大數據信息平臺,使用‘實時監測、智慧分析’方式監管集體‘三資’的流轉、交易情況,整個管理流程更加規範,有效防範了隨意處置集體資產、違規轉租等情況,出租商鋪給村集體增收也多了。”近日,陝西省西安市紀委監委幹部前往該區紡織城街道棗園劉社區瞭解集體“三資”運行情況,該社區黨支部書記劉虎向前來走訪的幹部介紹。

去年以來,西安市紀檢監察機關對全市2251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情況開展大起底、大清查,共查處集體“三資”領域問題452件764人,黨紀政務處分581人,組織處理183人,移送檢察機關10人,嚴肅查處了長安區砲裡街道西垇村村委會原主任黨某某等人侵佔集體資金案等典型案件。

西安市紀委監委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納入監督重點,聚焦套取騙取、貪污侵佔、截留挪用惠農惠民補貼等問題,重拳出擊強化案件查辦,積極探索優化監督機制、豐富監督平臺,通過開展動態監督、加強協同等舉措,“懲、治、防”貫通融合,守護好集體“三資”領域的清風正氣。

爲有效整合監督力量、織密監督網絡,西安市紀委監委與市農業農村局“雙專班”聯動配合、“雙督導”協同推進,以“調度+督導+通報+約談”的方式,壓實各級各部門工作責任,通過“室地”聯動監督、“紀委+行業”監督等方式,統籌推動問題全面整改。同時,督促農業農村等相關職能部門統籌做好問題合同糾錯、追繳合同欠款、規範完善制度等工作,推動由點及面整改落實,舉一反三查找監管盲區和執行漏洞,健全集體“三資”監督管理長效機制。截至目前,西安市紀委監委推動職能部門整改問題211個、健全完善集體“三資”監管領域制度機制60餘項。

針對農村(社區)集體“三資”領域存在的項目多、交易不公開、工程招標競爭不充分等問題,西安市紀委監委推動建立市、縣(區)、鎮(街)、村四級聯動的信息管理平臺,並在平臺設立監督模塊,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化手段歸集數據、建立模型、碰撞比對、分級預警,識別海量集體“三資”數據中的風險點,提高監督執紀工作效率。

“平臺對即將在一個月內到期合同發出提醒,我們點對點提醒村集體注意防範風險;對應收款未按時足額入賬的,如經提醒預警後超過一個月還未收到款項,就作爲問題線索,及時移送街道紀工委調查。”結合工作實際,灞橋區十里鋪街道農村集體資產監管運營服務中心主任黨媛介紹說,通過信息平臺智能監管,灞橋區今年對172次合同收款與計劃不符等情況進行預警提示,及時追繳逾期款項1000餘萬元。

爲強化對基層小微權力的監督,灞橋區紀委監委在全區111個村(社區)設立村(社區)監督組,對集體資產管理、工程項目建設等開展監督;臨潼區紀委監委緊盯審覈評估中發現的問題,推動相橋街道推行“組財村管、村財街管”等形式,由街道辦事處對村級資金流向和使用實施全流程監管。

同時,西安市紀委監委推動建設城鄉融合要素交易市場建設,將該市農村集體“三資”流轉交易全部納入,要求各類交易、合同等上網留痕。目前,全市已成交18類交易品種473宗。(記者 杜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