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防止添加劑濫用安全網

近日,國務院食安辦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方案》,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行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有了新的指引。

濫用食品添加劑問題是每年315晚會的話題,已經成爲老百姓餐桌上揮之不去的隱憂。食品添加劑是爲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因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在保證食品安全、符合標準的前提下,某些食品要想更好吃、儲存時間更久,確實需要使用一些添加劑作爲輔助。比如增稠劑可使酸奶質地濃稠,口感更好;防腐劑可延緩食品腐敗變質,減少微生物滋生;膨鬆劑能使麪包鬆軟多孔,便於製作和食用。

但要看到,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及化工產品等非食用物質冒充食品添加劑,很可能給人體健康帶來隱患。治理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不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更是維護消費者健康權益的重要舉措。

《方案》聚焦人民羣衆關心的超範圍、超限量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問題,要求全面加強食用農產品生產、食品和食品添加劑進口檢驗等源頭治理,強化食品添加劑生產、銷售以及在食品生產加工、餐飲服務環節監管,嚴厲打擊化工產品冒充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爲,開展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無疑給消費者吃下了“定心丸”。在此基礎上,吸引更廣泛主體參與,讓相關方案落地顯效,才能切實織密食品安全保護網。

相關企業作爲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要強化自律意識,樹立誠信經營理念,將食品安全置於企業發展核心位置。通過建立嚴格的內部管理制度,從原料採購、生產加工到成品銷售,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遵守法規標準,加強質量管控和員工培訓,提升食品安全生產能力。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研發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推動行業向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

濫用食品添加劑往往發生在“隱秘的角落”。知情者願意舉報、敢於舉報,更有利於獲取問題線索。這需要有關部門暢通舉報渠道,制定科學合理的舉報辦法和獎勵機制,用獎勵推動社會監督。還應依法保護舉報人信息,防止其隱私泄露。此外,如果檢測不足,濫用食品添加劑就難以被發現,相關部門需加大抽檢覆蓋面和頻次,也可以提供合規的“第三方檢測”途徑,激活社會各界監督意識,堵住添加劑濫用的路徑。(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孫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