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投資者新春佈局 工銀目標收益一年定開債券2月5日開放申購
(原標題:助力投資者新春佈局 工銀目標收益一年定開債券2月5日開放申購)
近年來,債券型基金因追求穩健的特性而吸引了不少個人投資者的目光,踐行穩中求進策略的一級債基也較好契合了投資者的防禦性投資需求。在此背景下,以工銀目標收益一年定開債券(A類:006470,C類:000728)爲代表的一級債基或成爲投資者新春佈局的理想選擇。
在債券基金大家族中,一級債基憑藉溫和增強、穩中求進的策略,減震效果突出。據Wind統計,截至2024年12月31日,萬得混合債券型一級指數近一年收益率爲4.72%、最大回撤僅-0.64%,兩項數據均優於同期萬得中長期純債型指數;不僅如此,拉長時間來看,自2002年到2024年以來的不同風格市場中,一級債基指數相比滬深300指數表現出了上漲市爭取收益、震盪市表現穩定、下跌市控制回撤的特徵,適合投資者穩中求進的理財需求。
以工銀目標收益一年定開債券A爲例,其中長期淨值走勢平穩。基金託管人複覈數據顯示,工銀目標收益一年定開債券A自成立以來每個完整年度收益率均爲正,多維度超額收益明顯,截至2024年12月31日,近一年、近兩年、近三年、近五年收益率分別爲5.36%、12.61%、16.44%、24.3%,均超越同期業績比較基準(2.5%、5%、7.5%、12.5%);拉長時間來看,該基金累計淨值增長32.82%,同期業績基準、萬得混合債券型一級指數收益率分別爲15.66%、30.43%,在不同市場環境中爲投資者實現了良好的長期投資獲得感。
公開資料顯示,工銀目標收益一年定開債券投資債券佔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不直接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權證等權益類資產,也不參與一級市場新股申購和新股增發,但可以持有因可轉債轉股所形成的股票、因所持股票所派發的權證以及因投資可分離交易可轉債而產生的權證。相較普通開放式基金,定開基金的槓桿運用空間更爲靈活,可通過提高槓杆增強收益彈性。基於出色的業績表現,工銀目標收益一年定開債券A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海通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該基金近一、三、五年業績排名同類(指準債債券型基金)前列,近一年排名前51/784,近三年排名13/670,近五年排名前82/482,在多個階段均表現出強勁的業績競爭力。
作爲工銀瑞信固收陣營中的優秀代表,工銀目標收益一年定開債券的出色表現也得益於工銀瑞信固收投研團隊的深厚底蘊與精耕細作。工銀瑞信基金憑藉其堅實的投研平臺化、投研一體化以及人才團隊化的三大優勢,持續深耕固收投研領域。經過近20年發展,工銀瑞信固定收益投研團隊的研究領域從初期的宏觀、債券,逐步擴展至宏觀、貨幣、信用策略、利率策略、信用評級、轉債、衍生、大類資產配置等全部覆蓋。尤其是自個人養老金制度啓航以來,工銀瑞信固收團隊與養老團隊加強協同聯動、全面資源投入、實現深度融合,力求保障可持續的優秀業績。自2005年成立以來,工銀瑞信旗下固定收益類產品共斬獲42項三大報獎項,其中包括18項“金牛基金獎”,充分彰顯其在債券投資領域的卓越實力。晨星中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工銀瑞信基金旗下共有50只產品在近一年、三年、五年、七年、十年基金長期業績成績單中居同類前10%,其中有18只債券型基金位居行業前10%,涵蓋純債、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基金等多種類型。
值得一提的是,工銀目標收益一年定開債券採取定開設計,每年開放一次,追求兼顧收益性與流動性,不僅便於基金經理從容貫 徹投資策略,同時也幫助投資者面對市場波動管住手。工銀目標收益一年定開債券2025年的開放期於2月5日開啓,投資者或可在開放期佈局債市長期機遇。
數據說明:1、工銀目標收益一年定開債券成立於2014年8月12日,該基金2020年-2024年度淨值增長率分別爲5.36%、6.88%、3.40%、3.40%、3.40%,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分別爲2.50%、2.50%、2.50%、 2.50%、 2.50%,基金淨值増長率及基準收益率來自基金各定期報告。2、指數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12.31,指數表現不代表基金的業績表現,也不預示未來表現。3、三大報獎項指《中國證券報》頒發的"金牛基金獎"(2008、2010-2022年)、《證券時報》頒發的"明星基金獎"(2013-2021年)、《上海證券報》頒發的"金基金獎"(2014-2017、2020-2021、2023年),數據來自三大報,截至2024年12月末。
風險提示:基金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工銀目標收益一年定開債券爲債券型基金,預期收益和風險水平低於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高於貨幣市場基金。本基金以定期開放方式運作,投資者在封閉期內將無法按照基金份額淨值進行申購和贖回。投資者投資基金前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在全面瞭解產品情況、費率結構、各銷售渠道收費標準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基金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