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債券ETF 操作靈活
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所教授邱顯比。櫃買中心/提供
ETF原本是被動投資的代名詞,但最近幾年主動式ETF異軍突起。以美國市場爲例,2024年主動式ETF流入金額超過2,900億美元,其中主動式債券ETF流入達1,040億美元。以規模而言,2024年底被動式ETF仍佔整體ETF規模91%,但主動式ETF成長速率遠超過被動式ETF,預期主動式ETF佔比超過10%市場規模的時間很快會來到。
臺灣基金市場近年來ETF檔數及規模爆炸性成長,截至2025年6月底,ETF總規模超過6.5兆元,其中股票型ETF規模約3.7兆元,債券型ETF規模2.8兆元。臺灣ETF市場規模雖然在亞太名列前茅,在全球市場也有一席之地,但是主動式ETF直到2024年底金管會纔在發展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下修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等法規,允許其成立。第一檔主動式股票型ETF成立於2025年5月,截至6月底,已有四檔主動式股票型ETF,規模合計約100億元。
基金主動式操作重要目標之一是尋找市場不效率的地方以獲取超額報酬,相較於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存在的機會其實也不少。一個上市公司通常只有一種普通股,即便有不同級別,再加上特別股,一隻手也數得出來。但是一個上市公司可能同時有幾十種甚至百種不同期間、不同到期日、不同償債順位的債券。同一債信級別,又有不同國家、不同產業、不同公司發行的債券可選擇。短債與長債的流動性、殖利率、風險又有許多可操作空間。一個好的基金經理人在債券市場有許多創造超額報酬的空間。事實上,全球第一檔主動式ETF是主動式債券型ETF,比第一檔主動式股票型ETF問市還早了幾個月。
波動大,不確定性高的市場給主動式基金經理人提供更大的舞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各國央行以寬鬆貨幣政策,近乎零利率振興金融市場;2022年爲抑制高漲的通膨,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長短債殖利率倒掛;2024年後好不容易通膨降低,市場預期聯準會降息之際,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對等關稅打破過去70年自由貿易架構,大而美法案加重美國政府預算赤字,引發對美國債信及美元地位的疑慮,美國長債殖利率上升,美元指數大幅下跌。
臺灣債券型ETF市場成長迅速,從2017年352億元規模,2019年超過1.2兆元,2024年底更達2.9兆元高峰,儘管2025年因新臺幣升值及部分投資人贖回規模略有縮減,但櫃買中心目前債券型ETF掛牌檔數及發行規模仍在亞太地區各主要證券交易所排名第一,受益人數達180萬人,成交日均量超過100億元。
展望未來,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仍然很高,主動式債券型ETF可爲投資人在被動式投資之外提供一個專業管理,靈活操作的選擇。當然,主動式操作的管理費與交易費用會較被動式爲高,是否能打敗指數也要看基金團隊的專業程度、市場判斷,甚至運氣。與所有基金投資相同,投資人在購買前對基金特色、基金費用、基金經理團隊等重要因素要做好功課。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