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臺股ETF 發燒
2025年以來,臺股主動式ETF受益人數與規模快速成長,成爲市場新寵。觀察10月以來五檔主動式臺股ETF表現,三檔規模成長,其中,主動安聯臺灣高息(00984A)規模與受益人數均來到新高,規模增幅高達75%,受益人也較9月底成長52%。
隨着臺股重返27,000點重要指數關卡,面對高檔震盪格局、本淨比來歷史高點,以及市場資金高度集中在AI相關族羣等大環境下,挾主動、成長與股息等因子的主動式臺股ETF,更容易受到市場青睞。
主動安聯臺灣高息ETF經理人施政廷表示, 臺股不斷創高,評價也來到相對高檔;就基本面而言,根據預估,2026年企業預估獲利仍往上調整;歷史經驗顯示股價跟市場預期企業獲利呈現正向關係;儘管臺股評價變高、震盪也加劇,但無損多頭行情。
施政廷指出,股市創新高之際,更需重視分散投資,並於投資組合中納入股息因子,降低波動度;第4季投資策略則可留意,一是AI供應鏈,包括電源、散熱、PCB及記憶體等有望受惠結構性成長;二是2026出貨量翻倍,以iPhone爲例其供應鏈備貨量上億臺,超預期可能性高;三是傳產運動品供應鏈,世足賽題材有望從第4季起發酵;四是金融股,受惠降息環境穩定配息來源。
施政廷分析,目前臺股本益比位於歷史一倍標準差附近,本淨比來到歷史高點,評價高不見得不會漲,但波動度一定會拉大,因此在臺股長多格局下,切記把握成長與穩健並重的佈局原則,其中AI代表成長,金融代表穩健產業分散配置,留意別將全部資產集中在特定單一產業,建議在波動管理上,把握分散高波動產業、可納入配息組合等大原則。
主動野村臺灣50ETF經理人林浩詳表示,隨股市評價墊高,市場對利空敏感度升高,短線波動加劇。市場在反覆消化多空雜陳消息之際,投資信心很快回穩,中長期在企業獲利穩健與AI應用加速落地支撐下,臺股多頭格局不變,建議投資人逢回佈局。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