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系\"創業者被老東家二度起訴,廈門“獨角獸”海辰闖關IPO關鍵期遭狙擊
來源:搜狐財經
寧德時代在儲能圈被冠以 “黃埔軍校”的標籤,從其離開並創業的員工也一直被業內津津樂道,散佈在各個細分領域,如電池回收、儲能軟件、跨界氫能等。
但海辰儲能卻是一個例外,這家被冠以“寧德基因”的儲能黑馬,即將和寧德時代第二次對簿公堂。
天眼查顯示,海辰儲能近日被寧德時代起訴,理由是不正當競爭糾紛,目前已被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即將於8月12日開庭。
海辰儲能創始人吳祖鈺,也出現在被告方名單中。
除此之外,還有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珠海市海辰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天津安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廈門誠博旺諮詢管理有限公司、福建省宏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這些公司與海辰儲能均有直接或間接關聯,被寧德時代一併起訴。其中不乏熟悉的公司,在第一次訴訟中曾出現。
但不同的是,這次被訴訟的背景是,海辰儲能正值衝刺港股IPO的關鍵聆訊期,其IPO進程是否會受到影響,成爲業內的一大關注點。
訴訟焦點
案件的核心爭議,聚焦於海辰儲能的587Ah大容量電芯。
此前4月,海辰儲能在ESIE 2025上發佈587Ah儲能電池,並聯合5家產業鏈企業共同定義587Ah電池的尺寸標準;兩個月後的SNEC 2025展前夕,寧德時代宣佈量產交付587Ah電芯。
寧德時代在訴狀中指出,海辰儲能587Ah電芯與其專利產品參數高度重疊,特別是能量密度偏差僅4.4%,遠低於行業通常用以區分技術代際或獨立創新的10%經驗閾值。
當下,將電芯容量做大,已成儲能行業共識,各家企業均在爭奪第三代儲能電芯的定義權,而 587Ah和 684Ah是下一代儲能電芯競爭的兩大主力,寧德時代便是587Ah電芯陣營的代表。
如今,同一陣營的兩家企業卻生嫌隙,但外界並不奇怪,這並不是它們第一次“交鋒”。
過往淵源
2023年,寧德時代曾起訴吳祖鈺違反競業限制協議。根據庭審結果,吳祖鈺違反競業限制協議事實成立;同年9月,吳祖鈺妻子林秀華按裁決結果向寧德時代支付100萬元違約金。
此次寧德時代再次起訴海辰儲能,雖是以不正當競爭糾紛爲由,但業內猜測與海辰儲能多位核心高管,以及技術骨幹曾任職寧德時代也不無關係。
創立海辰儲能之前,吳祖鈺曾是寧德時代技術骨幹之一,從2012年7月至2018年11月,任職6年期間申請專利67項,涉及儲能領域的集流體、極片及電池等領域;2018年,作爲195名中層管理人員之一,吳祖鈺還曾被寧德時代授予期權激勵。
2019年12月,吳祖鈺離職寧德時代開啓創業之路,並帶走寧德時代多位業務骨幹,包括孫明煌、張萬財、盧光波、王鈰汶、黃成則、吳聰苗等人。其中,有多人也曾在寧德時代首批限制性股權激勵名單中。
招股書顯示,海辰儲能董事會的四名執行董事中,有三人曾任職寧德時代。除吳祖鈺之外,海辰儲能副總經理易梓琦,以及負責市場戰略管理的龐文傑,此前均是寧德時代的工程師。
這也是寧德時代一直耿耿於懷之處,在第一次訴訟中明確指出,海辰儲能存在挖角寧德時代員工的行爲,此次訴訟是否會再次指向此處,成爲一大焦點。
IPO受波及?
但相比之下,外界更關注海辰儲能的IPO是否會受到波及。
創立短短六年,海辰儲能電池出貨量躋身全球前三,僅次於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成爲儲能賽道的一匹黑馬,被廈門市視爲“獨角獸”企業。
招股書顯示,從2022年至2024年,海辰儲能的儲能電池出貨量以167%的年複合增長率快速增長;營收規模也從2022年的36.15億激增至2024年的129.17億,年複合增長率達89%。
成立至今,海辰儲能經過四輪融資,合計融資額達80億元;最近一輪融資完成後,估值爲250億元。按此計算PE倍數高達87,遠高於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
但海辰儲能創立以來,長期處於虧損狀態,2022至2023年淨虧損分別爲17.77億元、19.75億元,直至2024年才扭虧爲盈,錄得淨利潤2.88億元。
扭虧之後,這匹儲能黑馬迅速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今年3月25日正式遞表,目前正處港股IPO關鍵期,尚未完成證監會國際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
有業內人士認爲,8月12正是其IPO聆訊階段。如果法院受理,海辰儲能需要證明案件不影響持續經營,否則可能延遲甚至終止IPO。
但有接近海辰儲能的人士稱,此次訴訟無關技術,也不會影響所謂的技術路線定義權,對海辰儲能IPO沒有太大影響;即使敗訴,賠償金對海辰儲能的經營也不會構成實質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