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強勢加碼 換電賽道迎新變局

一輛蔚來汽車在換電站換電。 葉玲珍/供圖

寧德時代巧克力換電站。 葉玲珍/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葉玲珍

換電市場因寧德時代(300750)的強勢加碼變得異常熱鬧。

近兩個多月來,寧德時代相繼牽手蔚來、中石化,就乘用車換電服務網絡、換電生態網絡達成戰略合作;今年上海車展期間,公司聯合多家車企,一口氣發佈10款巧克力換電新車型,加速壯大換電朋友圈。

在多數受訪人士看來,政策層面的完善、市場層面的培育、行業競爭的加劇,讓換電的商業模式日漸清晰,而伴隨着寧德時代的入局,換電各環節或將找到利益平衡點,市場格局有望重構。

不過,目前換電仍處於發展初期,在標準普及、市場運營、配套服務等方面還存在諸多瓶頸,唯有產業鏈上下游打破壁壘,通力合作,形成生態共振,方能讓行業行穩致遠。

巨頭搶灘換電藍海

“今年以來,明顯感覺市場對換電的態度更爲積極。以前是寧德時代上趕着車企開發換電車型,現在已經有車企開始主動上門求合作。”一位接近寧德時代換電業務的知情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市場態度轉變的背後,是寧德時代換電生態圈的持續繁榮。繼去年年底官宣啓動換電生態後,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迎來重量級合作伙伴,引發市場關注。

2025年3月17日,寧德時代與換電頭部企業蔚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技術、管理、平臺、品牌等優勢,打造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領先的乘用車換電服務網絡,同時聯合推動換電技術國家標準的制定和推廣,促進跨品牌、跨車型電池兼容。

3月底,寧德時代攜手能源巨頭中石化,就共建覆蓋全國的換電生態網絡達成戰略合作,計劃2025年建設不少於500座換電站,長期目標爲10000座。5月21日,二者合作的首個騏驥重卡換電站項目正式簽約。

車企合作方面,寧德時代在去年年底召開的換電生態大會上已聯合長安、廣汽、北汽、五菱、一汽五大車企發佈10款換電車型;今年上海車展期間,再度牽手一汽、長安、北汽、奇瑞、廣汽五大車企,密集發佈10款巧克力換電新車型。據悉,前述新車型囊括轎車、SUV,覆蓋行政商務、家庭出行、年輕化代步等多元化場景。

除乘用車外,寧德時代在商用車換電領域也投下重注。5月18日,公司舉辦新一代重卡換電生態活動,推出75#標準化換電塊及全場景底盤換電解決方案,並宣佈將在2030年建成覆蓋全國80%幹線運力的“八橫十縱”換電綠網目標。

“與過去大衆認知的換電僅適用於運營車輛、高端車型不同,寧德時代將換電帶入了更爲廣義的消費級市場。”杭州鴻途智慧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王鋒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按照寧德時代的預判,到2030年,換電、家充、公共充電樁將三分天下,這無疑爲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寧德時代高調入局換電賽道,更像是爲行業提供了前景背書,在某種程度上打消了市場對換電的顧慮。

“換電市場雖然已經發展多年,但目前除了蔚來以外,主流車企僅有極少車型適配換電。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換電站初始投入成本較高,且不具備兼容性,投入產出比不佳。此番寧德時代親自下場投資,提出明確的建站目標,並試圖打破車企間的技術壁壘,讓換電模式落地更具可行性。”華東地區一位換電從業人士表示,從其接觸主機廠的情況來看,佈局換電車型已經逐步從“可選項”變成“必選項”。

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截至2025年4月末,我國換電站數量合計4758座,其中蔚來佔比近70%。按照計劃,寧德時代在2025年就將建成1000座換電站,中期建站目標爲10000座,最終實現30000座換電站的網絡化佈局。若按建站數量測算,寧德時代的換電站規劃超過現有市場規模6倍。

政策東風吹暖市場

“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市場層面,寧德時代選擇當下時點加碼換電賽道,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王鋒表示。

在政策端,自2020年“換電站”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換電模式便頻頻被列入鼓勵發展的領域,相關頂層設計不斷完善。

2021年,我國首個換電領域基礎通用國標《電動汽車換電安全要求》批准發佈,同年工信部在全國11個城市啓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2023年6月,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聯合發佈《關於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明確規定在“換電模式”下,銷售方對不含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分別覈算銷售額並分別開具發票的,以不含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發票載明的不含稅價格作爲車購稅計稅價格,首次明確“車電分離”模式的計稅方式,爲後續換電行業發展提供引導和規範。

今年1月,工信部副部長張雲明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將制定促進換電模式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力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

在市場端,經過多年的培育,換電模式已不再是新生事物,逐步被大衆接受及認可。以換電的忠實擁躉蔚來爲例,目前超過80%的新用戶選擇BaaS電池租用+換電模式。

“在當前電池技術更新換代加速、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由電池廠牽頭搭建換電網絡,除提升補能效率外,還可在不同維度降低各環節近期及遠期成本,有望達成多方利益的平衡。”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拆解來看,在車電分離模式下,消費者降低了新能源汽車首購成本,享受了最新的電池技術,同時還免除了電池過保的後顧之憂;電池廠再也不用千人千面地爲每一款車定製電池,生產製造將不斷接近標準化,在提升產品議價能力的同時,降低研發設計、生產及售後成本,還能掌握優質的電池回收渠道,構建梯次及再生利用商業閉環;車企把電池從車價中剝離,形成終端價格優勢,同時省去了定製開發電池的成本支出,對競品車型形成降維打擊。

前述知情人士預測,未來換電市場會逐步下沉至A級、A0級車型,走入尋常百姓家。“越是經濟車型,電池成本佔比越高,換電模式帶來的整體優勢會更加明顯。”

王鋒認爲,明年7月即將實施的動力電池新國標,也將推動車企走入換電賽道。“新國標要求在觸發單體熱失控後,電池包需在2小時內無起火、不爆炸,堪稱‘史上最嚴電池令’。在此背景下,車企自行開發符合要求的電池包,勢必要付出更大代價、承擔更高風險,一旦沒有足夠的訂單支撐,將反向削弱產品競爭力。但若採用換電模式,便可將電池風險轉嫁,交由更爲專業的電池廠負責,實現資源集約管理。”他說。

放長遠來看,換電在車網互動(VehicletoGrid,簡稱V2G)方面有着天然優勢,有望率先在V2G方面跑出新的商業模式。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公佈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的通知》,確定了首批9個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城市和30個試點項目,邁出V2G實質性落地的關鍵一步。

“與充電場站相比,換電站可提前規劃站內備用電池的充放電時間,同時實時掌控換電車輛的電池狀態,實現對電池資產的集中調度,車網互動更爲靈活可控,更容易形成規模化應用。”王鋒表示。

生態整合考驗實力

當寧德時代的換電藍圖徐徐展開,業界也逐步從狂歡轉向冷靜思考。“大佬級企業入局換電賽道,對行業固然是利好,但最終能否形成規模效應,還要看當前的發展壁壘能否破除,產業鏈能否形成合力。”前述換電從業人士表示。

長期以來,換電標準不統一導致跨品牌服務難,是換電模式難以規模化推廣的最大瓶頸。

“不同車型的電池尺寸、規格千差萬別,通信協議、BMS、系統算法也各有特點,車企在出廠時會給電池設置權限,一般不會對外開放,這就決定了此前換電平臺只能爲單個品牌,甚至爲單個車型提供定製化服務,規模效應無法發揮,降低換電站的投入產出比。”王鋒指出。

積極的信號是,寧德時代已經在試圖打破標準壁壘。在寧德時代的換電站中,配備20號、25號兩種規格的標準換電塊,其中20號適配A0級車,25號適配A級車/B級車,可應用於巧克力換電的不同品牌車型;在重卡換電領域,公司推出了75#標準化換電塊。

翻看寧德時代與蔚來的戰略合作內容,換電網絡共享及行業技術標準統一也被列爲重點方向,後續蔚來旗下的螢火蟲品牌將適時導入寧德時代巧克力換電標準和網絡。

“過去車企對換電的態度若即若離,主要是想通過差異化的電池設計打出創新競爭優勢,而伴隨着降本壓力的增大,疊加電池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車企意識到差異化設計的經濟效益在退坡,只有標準化才能實現極致性價比。”前述知情人士說。

當然,標準化電池能否受到終端消費者的認可,還需要接受實踐檢驗。

前述換電從業人士認爲,在標準化換電車型中,必須跑出爆款車型,才能形成示範效應,吸引更多的車企加入標準化聯盟中。與此同時,換電市場受衆多元分散,呈現明顯的地域差異,需要針對每個區域市場進行精細化的分析和運營,如何從to B思維過渡到to C思維,也是運營商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除換電標準外,換電模式的配套金融服務也有待完善。

王鋒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對於以車電分離模式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目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中依然採用的是車電一體的模式,保險公司也會以此計價,在風險與車險價格無法精準匹配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換電模式下電池靈活選裝的綜合成本優勢。

記者從蔚來汽車銷售門店瞭解到,以電池租賃模式購買新能源汽車,車險價格與買斷電池模式基本相同。也就是說,消費者爲不屬於自己的電池資產承擔了額外的保險費用。

前述問題已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今年1月,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發布《關於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將研究探索“車電分離”模式汽車商業車險產品。

“在實際運行中,車電分離模式下電池的所有方和使用方並不一致,風險評估較爲複雜,需要從制度、技術等多方面進行創新,釐清相關權責,才能閉環新能源資源循環經濟。”王鋒表示。

據悉,寧德時代已試水將電池保險納入換電生態,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華聯合財險等保險公司會提供專業電池保險,把電池保費從2000元降到500元。

“當前,換電模式處於發展初期,市場更爲關注前端環節,包括建站、車型推廣、運營服務等,伴隨着市場規模的擴大,電池維養檢測、回收及循環利用、二手車交易等後端環節,將更加考驗運營方協調資源的能力,換電行業的競爭格局還在持續演化。”前述換電從業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