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電站迎“國家隊”,寧德時代攜手中石化劍指萬站“油電聯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費心懿 上海報道
寧德時代的換電生態版圖迎來了重大拓展。
4月2日,寧德時代宣佈與中國石化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全面深化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共同建設覆蓋全國的換電生態網絡,預計今年將建設不少於500座換電站,長期目標是擴展至10000座。
值得一提的是,公開報道顯示,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與寧德時代董事長兼CEO曾毓羣出席了簽約儀式。這一高層互動或暗示了“換電業務”對兩巨頭戰略發展的重要性,也從側面反映出折射出未來“油電融合”這一新基建模式的巨大潛力。
據悉,這一強強聯手的合作中,中國石化將憑藉遍佈全國的加油站場地資源與能源基建能力,而寧德時代將依託其電池技術與換電系統研發能力,共同推動換電站建設及運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此次事件的三大看點分別是,寧德時代綁定“國家隊”助力換電業務快速推進;央企下場將爲換電模式注入強心劑;電動車換電站未來有望成爲綠色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寧王”加速換電佈局
2024年12月,寧德時代提出了其雄心勃勃的換電生態計劃。
具體是指,其將原先計劃2025年500座目標提高到1000座的目標,並目標在2027年建設1萬座換電站。其中,前1000座站自建,第1000至1萬站與生態夥伴共建。
寧德時代子公司時代電服CEO楊峻曾公開表態,“1萬座站只是中期目標,最終要建成3萬至4萬座換電站。”
隨着其雄心計劃的提出,寧德時代換電生態迅速擴容增速。
近期,寧德時代還與蔚來汽車共同宣佈,將一起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的乘用車換電服務網絡。與此同時,其還計劃對蔚來能源進行不超過25億元的戰略投資,進一步深化雙方在換電領域的合作。
但是,長期以來,換電模式由於資產重、建設成本高、回報週期長以及缺乏統一標準等問題,導致其商業模式始終有待驗證。
單個換電站的投資大約是200萬元到500萬元,這也使得寧德時代的萬座換電站目標面臨龐大的資金投入成本。
以北汽新能源、奧動新能源爲代表的換電玩家優先考慮聚焦B端高頻需求,而後逐步拓展至C端,以實現商業模式的可持續。而寧德時代通過推出20#、25#標準換電塊,疊加月租電池包等新模式,以嘗試跑通C端換電的商業化之路。
事實上,在電動車快速補能領域,同時存在兩條技術路線——換電和快充。
隨着比亞迪在3月17日發佈的“閃充電池”以及將在全國佈局的“兆瓦閃充站”,將動力電池快充技術推向新高度。
從長遠發展來看,快充和換電模式並非相互替代的關係,而是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快充模式能滿足用戶在短時間內補充電能的需求,適合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場所使用,爲長途出行用戶提供便利;換電模式則具有快速更換電池、減少等待時間的優勢,尤其適用於城市運營車輛以及對時間效率要求較高的用戶。兩者共同發展,將爲電動車用戶提供更加多元化、便捷化的能源補給選擇。
楊峻表示,“汽車行業全面電動化的趨勢越發明朗,市場正在呼籲更完善的能源補給網絡。”
“國家隊”進場
據寧德時代的測算,3萬個換電站,每站14-30塊電池,總共可吞吐3360萬度電;加之3萬座換電站可服務的2000萬車輛可吞吐11.2億度電,這些換電站相當於儲能單元,可消納光伏/風電波動性電力,降低電網負荷。
這意味着,如果能夠大規模推廣換電站,數量相當可觀的存儲單元將在未來成爲能源新基建。
但是,此前換電網絡建設的一大卡點、堵點是標準化、規模化不足,導致匯聚產業、資本力量匯聚不足。而中國石化與寧德時代的牽手有望共同破解新能源基建“技術可行但場景不足”的產業痛點。
記者注意到,中國石化在全國範圍內擁有廣泛的加油站場地資源,中國石化目前已建成綜合加能站3萬座、易捷便利店2.8萬家、超充快充站超萬座,全渠道用戶數超3億,日均服務客戶2000萬人次。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超1萬座充換電站。
對於寧德時代而言,在原有加油站基礎上進行升級,是構建更爲高效可行的業務拓展路徑。
得益於“光儲充一體”技術以及B2G技術,結合本身具備電力基礎設施和儲能能力,加油站可與換電站的電池儲能形成互補。以標準化換電技術解決方案,激活中石化3萬座加油站的閒置空間資源,並以終端網絡和用戶基礎,爲換電模式提供規模化落地場景。
與此同時,通過綁定中石化的超級渠道,有望加速寧德時代的電池資產運營閉環,減輕其資本投入的壓力;中石化也有望通過站內多能互補的技術路徑,實現終端能源結構低碳化的改造。正如中石化2024年財報所言,其正將傳統加油站改造爲“油氣氫電服”一體化站點。
這種“技術入網”與“網絡帶電”的互嵌式轉型,爲傳統能源設施迭代提供了輕量化改造路徑。
從業人士分析,以往推廣換電站網絡時面臨選址難題,需要調查分析新能源車輛的熱力圖,來確定效率最高的地點,但這一點在中石化入場後不再必要,中石化佔據了全國成品油零售市場的不少份額,其經營業績就是最真實的用戶軌跡,也是最好的布點策略。因此,將比過去換電網絡布點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而中石化可以通過換電服務拓展其新收入來源,同時利用加油用戶的高頻流量,提升換電服務的使用率。這種“以油養電”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換電模式推廣初期所面臨的盈利壓力,實現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