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有態度 | 邵醫生之死:“網暴”永遠緩解不了醫患糾紛
8月5日,河南周口市衛健委發佈情況通報,證實周口第六人民醫院醫生邵某某墜樓身亡。周口當地已成立聯合調查組,正在依法依規開展調查處理,妥善做好善後工作。
另據多家媒體報道,邵醫生的丈夫稱,邵醫生生前因三起醫療糾紛遭遇嚴重網暴。這三起糾紛核心在於:產婦羊水栓塞切除子宮,家屬認爲“絕後”;三胎產婦執意順產致子宮破裂、胎兒死亡;嬰兒出生兩天後缺氧,兩年後確診腦癱,家屬歸咎醫院。家屬們認定是醫療事故,通過網絡發視頻、引水軍對邵醫生髮起攻擊。
如果邵醫生的丈夫所言屬實,那邵醫生的悲劇落幕,真是家屬們的“維權勝利”嗎?答案是否定的。這恰恰是理性維權的一次重大失敗。
羊水栓塞手術的必要性,本可通過專業鑑定明確;執意順產的風險悲劇,本可警示公衆理解醫學的侷限;腦癱與分娩的因果關係,更需專業機構嚴謹界定。然而,家屬們放棄了所有基於規則的維權通道,選擇了最粗暴的網暴。當“維權”滑向“造謠”,當“訴求”淪爲“毀滅”,傷害的遠不止一位醫生。
醫患糾紛的解決,本應依賴“規則對等”:患者有權質疑,醫生有責解釋,雙方在法律與醫學框架內尋求真相。這種信任絕不能被非理性行爲所透支。否則,未來真正的醫療受害者站出來時,公衆的第一反應是否質疑“又是一場醫鬧?”合理訴求又是否會被污名化爲“敲詐”?
這三起醫患糾紛中家屬們所求的“公道”,本可在陽光下通過程序爭取。但他們選擇的極端方式,最終只留下冰冷的生命,以及一個對所有患者都更加殘酷的醫療環境——當信任崩塌,無人是贏家。
撰文|向玲 主編|李錦 審覈|朱宗威 *文章爲主編有態度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出品 | 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