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一、孫佳山:積極構建中泰多維度共同文化經驗

來源:環球時報

近期,爲期50天的2025泰國豫園燈會在曼谷落下帷幕,其間共吸引了超400萬客流,全球傳播聲量近12億,爲中泰建交50週年貢獻了一份亮眼的禮物。此次燈會充滿互動性的沉浸式展覽、匯聚中泰兩國代表性品牌的風情市集、主題豐富的文化周活動等,既全方位展示了中國傳統節慶文化獨特的包容性與吸引力,也爲兩國文化、商業交流提供了絕佳的平臺。

近年來,持續創新的豫園燈會日漸成爲中國傳統節慶文化國際傳播的典範。2023年12月,豫園燈會以“山海有靈”爲主題首次出海法國巴黎。2025年1月,豫園燈會更是亮相越南,獻禮中越建交75週年。

豫園燈會既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注重結合活動舉辦國的當地文化,在燈飾、布展中融入不同文化符號。在法國,豫園燈會着力構建“中西融合、東情西韻”的文化交流場域,借龍年龍燈讓當地觀衆直觀感受東方生活美學;“東方雅韻”展區以琴棋書畫爲基底,與法國圓號、國際象棋等當地元素進行了有效的文化交融。而在越南,燈會以《山海經》元素,打造了“山海奇豫記”IP,結合當地街區風貌,創作了“瑞麟呈祥”主題燈組,寓意中越人民共同歡度新年。

在泰國,豫園燈會延續既有經驗,將“山海奇豫記”IP延展,與泰國湄南河流域文化結合,以“文化+消費”爲核心,融合非遺展示、國潮文創等場景,並陸續舉辦了“魅力上海”周、國潮文創周等活動,收穫了良好的國際傳播效果。由中國青年藝術家打造的《探秘山海經》神獸藝術展,數十件作品及神獸模型搭配VR互動,以“傳統文化+虛擬科技+數字藝術”爲廣大參觀者展現了超越時空的東方生活美學圖卷,使中國上古神話“活了起來”,爲參觀者帶來沉浸式的奇幻體驗。

50年來,中泰兩國在經貿、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在傳統友好交往的基礎上,“數字絲路”正成爲兩國間新的“友誼之路”,持續推動中泰民心相通、深化合作發展,攜手推動中泰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

中國數字技術、數字文化、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泰國的數字化轉型,移動支付、短視頻、電商等數字服務在泰國廣泛普及。同時,中國當代的數字化生活方式正逐漸融入泰國人民的日常生活,不僅推動了中泰之間的旅遊、經濟、貿易增長,也成爲了中泰合作發展的“新紐帶”。

剛發佈的《“數字絲路”在泰國》報告顯示,來自中國的移動支付服務已覆蓋泰國核心旅遊和商業區,在曼谷熱門購物區的滲透率達到61%,乘坐曼谷市區BTS輕軌全線都可以使用微信支付,爲中泰兩國人民都帶來許多便利。

當然,“數字絲路”帶來的不只是便利,還有更高頻的互聯互通。TikTok、中國動漫在泰國年輕人中人氣極高,中國網絡遊戲、網絡文學亦廣受歡迎。如今,中國的數字科技企業通過洞察泰國用戶的偏好,既可以將優質的中國文化內容帶到東南亞,也能將當地的優質文化內容引進到中國。例如,中國影視劇集已逐漸成爲國際娛樂市場的重要力量,跨國合制影視劇集、綜藝也爲當代文明互鑑提供了新的窗口。以WeTV的《創造營亞洲》爲例,該綜藝有多家泰國主流電視臺深度參與,吸引了十餘國選手,具有鮮明全球屬性。而且,觀衆還通過彈幕互動、粉絲二創等形式參與內容再生產,形成用戶主導的“文化共創”模式,極大提升了文化交流效能。

在數字時代,數字技術正重塑全球文化交流,文化與科技的碰撞、融合進一步加速了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以網劇、網遊、網文爲代表的中國當代文化產業“新三樣”正不斷開拓國際市場,以優質內容爲國際用戶搭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孵化出了獨具特色的屬於全球青少年羣體的當代數字文化。

從以豫園燈會爲代表的中國傳統節慶文化到網劇、網遊、網文,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應從不同維度構建共同的文化經驗,既要與世界分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更應以具象化、沉浸式的文化體驗衝破傳統媒介形態的限制,實現新一輪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爲新一輪全球化奠定堅實的現實基礎。(作者是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