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水”竟做出億級產業?福建南平積極構建“水+”多元新業態

近日,在中國飲料工業協會舉辦的2025中國包裝飲用水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武夷山福建董氏飲用水項目”等12個福建省南平市水產業項目集中籤約,涵蓋茶飲品、包裝飲用水和水科技研發等多個領域,總金額達13.59億元。此外,南平市政府還與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依託各自優勢,加強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在水產業研究、政策制定、規劃諮詢、標準制定、教育培訓、市場拓展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動南平市水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行業協會和企業項目爲何選擇南平?記者爲此對南平市水產業工作專班進行了採訪。

資源稟賦得天獨厚

“南平,是‘閩江之源’,是‘武夷山國家公園’的守護者。‘綠色’是最突出的特色、最靚麗的底色、最厚重的基色。”南平市水利局副局長熊培惠告訴記者,依託武夷山國家公園這一“綠色水塔”,南平年均水資源總量超275.1億立方米,佔福建省水資源量的23.06%;人均水資源量1.18萬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6.1倍,是福建省人均水資源量的4.2倍。目前南平已建成水庫472座,總庫容達18.1億立方米,約佔地表水水資源總量的6.58%,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水源保障。

南平的水既足且優。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領銜發佈的《南平市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水資源白皮書》中,認證了南平水量水質“7+7”的獨特優勢:南平全市51個主要流域國控、省控斷面和82個小流域斷面,16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Ⅰ-Ⅱ類優質水質比例持續保持100%;南平全市已探明47處優質礦泉水點,不僅富含多種有益礦物質與微量元素,其偏硅酸含量普遍高於30mg/L,是難得的天然活性水。

此外,南平還是世界上最適宜產茶的地方之一,茶葉面積佔福建省五分之一,是“紅茶鼻祖”“烏龍茶故鄉”“白茶發源地”。

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激活了“水經濟”的發展動能。據熊培惠介紹,近年來,南平市積極探索生態產業發展之路,編制了水產業規劃等,高標準建設水產業園,持續做活“一瓶水”文章,吸引包裝水龍頭企業紛紛落戶。

“在水產業規劃的指導下,南平基本形成了‘一區、多點’現代水產業空間佈局。大型項目的落地起到了帶動效應,許多高附加值產業也在南平集聚落地。”南平市水利局局長黃旭暉說,在南平市武夷新區佔地4600多畝的水產業園,麻陽溪引調水工程每日可輸送武夷山國家公園原水27萬噸,吸引龍頭企業向南平加速集聚:華潤怡寶兩條生產線已投產,農夫山泉茶飲料項目打破南平茶飲料產業空白,溫泉康養、功能性飲用水等“水+”產品持續開發,產業鏈向醫療用水、化妝品等領域延伸……水產業在南平逐漸崛起。今年1—5月,南平市水(酒)產業產值達1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家,產值12.73億元,產業集聚效應顯著增強。

打造硬核營商環境

在全國,有得天獨厚水資源的城市不在少數,要想被行業和企業相中,一流的營商環境成了競爭核心。

“項目是支撐水產業發展的生命線,我們將以更優質的服務、更優惠的政策,爲項目後續的落地投產保駕護航。”南平市副市長魏敦盛表示,近年來,南平高度重視水產業發展,積極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據瞭解,南平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鏈長+鏈主+專班”“指揮部+公司”工作機制,由分管副市長擔任鏈長,併成立水產業工作專班,爲企業落地發展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建立“惠企政策直通車”“免申即享”、綠色產業創新服務、“企呼我應”四大增值惠企平臺,爲企業提供高效、閉環、全鏈條服務;出臺《南平市支持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產業扶持措施。

魏敦盛告訴記者,今年南平市入選了全國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獨有的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及政策優勢,爲水產業發展提供了更爲寶貴的戰略機遇。下階段,南平市將重點圍繞四個方向發展:一是天然飲用水、泡茶水、礦泉水等生產製造;二是茶飲料、果蔬汁飲料、功能飲料等健康飲品生產製造;三是溫泉康養旅遊產業;四是瓶胚、瓶蓋、物流等“水+”產業生產製造。

據悉,如今,南平“水+”產業正向醫療功能水、化妝品和泡茶水延伸。通過舉辦釣魚大賽、開發溫泉康養項目、打造崇陽溪漫道體育賽事等,南平推動優質水資源與文旅、康養、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起多元新業態。

魏敦盛表示,下一步,南平市將繼續創新“河湖+”“水利+”經濟融合發展模式,實現河湖治理與區域發展有機融合,推進河湖資源生態價值轉換,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南平市將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環境、最實的政策與大家攜手並肩,共繪‘以水爲媒、因水而興’的錦繡藍圖。”魏敦盛說。

文|記者 解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