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松:24年黨齡初心如磐 熱情守護鹿城溫度
人民網三亞 7月7日電 7年“零差評”安全行駛里程,43次累計獻血13600毫升……在三亞這座熱情洋溢的旅遊城市,網約車司機周紅松堅守着作爲一名退役軍人、共產黨員的初心,脫下軍裝後,把奉獻作爲永不退役的勳章,選擇在方向盤前延續守護與擔當的誓言,用移動的網約車傳遞北緯18度的溫度。
22年“熱血長征路”奉獻13600毫升赤誠
1999年,18歲的周紅松帶着報國志走進軍營。在部隊的熔爐裡,這個小夥迅速成長:先後獲評“優秀士兵”“優秀士官”等榮譽稱號。退伍時,在部隊裡鑄就的信念,成爲他的人生信條:“真正的榮譽不在領章上,而在付出中。”
2003年,周紅松的軍旅生涯畫上句號後,開始了他的“熱血長征”:獻血車成了他定期“打卡”地方,這份堅持一守就是22個春秋。2025年6月,當鮮紅的血液第43次從他的血管流出,其累計獻血量已達13600毫升——這相當於3個成年人的全身血量。
在收到國家衛健委頒發的無償獻血銅質獎章時,周紅松只是平靜地將獎章收好,轉身又握緊了方向盤,繼續開啓三亞網約車平凡而溫暖的行程。
8年“零事故 零投訴” 讓“志願紅”輝映“黨員紅”
2017年轉行網約車後,周紅松用“擦亮車、開足空調、多搭把手”的樸素理念堅守服務品質,連續8年持續堅持,至今,他仍然不斷刷新着自己在平臺上的“零事故 零投訴”記錄天數,被三亞網約車工會車友們稱爲“放心司機”。
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他會主動幫忙搬運行李;面對外地遊客,他熱情介紹三亞風土人情。今年,他搭載一位孫子帶爺爺來三亞遊玩的家庭,細心爲老人提取行李,贏得乘客在平臺留言“服務特別到位”的真誠好評——周紅松把小小的車廂當作傳遞溫暖的窗口,而這樣的暖心故事在他的“行車日誌”裡比比皆是:送還大學生遺落的考試資料、深夜接送急診孕婦、爲遊客當義務導遊......
作爲“鹿城黨員先鋒車隊”骨幹,周紅松的公益追風路上從不缺席:2024年臺風“摩羯”過境後,他連續三天往返三亞至海口災區運送物資;在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舉辦期間,周紅松的網約車也披上了“志願紅”,他掛着志願者證,連續十餘天承擔起深夜至凌晨期間的接送各省市參賽隊員以及嘉賓等接送任務,確保接送的每一位人員均安全抵達酒店或機場。車友們笑稱他是“上了發條的公益戰士”,他卻笑着整理胸前的黨徽說:“能讓每位客人感受到三亞的熱情,這夜就沒白熬。”
每天出車前或收車後,周紅松都會認真地擦拭駕駛臺前的“鹿城黨員先鋒車隊牌”——這位網約車司機用最樸素的儀式感詮釋着24年黨齡的沉澱:作爲新時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中的一員,黨員的先鋒隊旗幟,永遠飄揚在服務人民的第一線。(熊淑婷/文 實習生 王忠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