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企業出海 “內卷外化”要不得
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千龍網)
近年來,中資企業出海步伐不斷加快。一些企業出海後,靠着本地化策略與優質的產品服務,獲得了商業成功。也有企業的出海之路並不順利,除了項目落地進度慢、“水土不服”等因素之外,多少與面臨的不當商業競爭有關。
據報道,滴滴旗下巴西外賣業務99Food在當地通過鉅額現金預付激勵,與商戶簽訂“二選一”排他協議,明確禁止商戶與美團國際外賣品牌Keeta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目前,99Food已接觸超過100家餐飲連鎖,耗資超過10億元預付款與商戶簽訂排他性條款。Keeta稱,這些條款的特定設計旨在阻止Keeta進入巴西市場,從而限制競爭並減少創新。近日,Keeta已就此向巴西當地法院提起訴訟。
此次99Food和Keeta在巴西“撞面”,爲我們觀察中資企業出海提供了一個典型案例。儘管後者尚未正式進入巴西市場,但前者已經提前對其進行狙擊——耗巨資沒有用來提高產品與服務,也沒有用於本地化深耕,而是爲了讓商戶簽訂“二選一”排他協議,且只針對另一家出海的外賣企業,而不針對巴西本土的外賣巨頭……如此“同根生相煎急”,實在令人費解。
國內“外賣大戰”已持續數月,事實一再證明,內卷不是科學的商業策略,更非商業競爭的長久之計。互聯網企業走出國門,向海外尋找增量市場,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好事。相對於國內高度成熟的外賣行業,巴西等拉美國家的互聯網業態還處於起步階段,外賣滲透率不足10%。在巴西等拉美國家市場,中國互聯網平臺原本可以依靠國內的成熟經驗打下一片天地,不僅爲當地帶去便利的外賣服務,還能夠補齊當地數字服務與數字基建的短板,爲中國服務出海打造一張新名片。
然而,如果中資企業出海仍不免於“內卷外化”,將競爭對象鎖定於中資企業,用不正當競爭的手段排擠同胞,既缺失商業氣度,容易給當地留下“中企互鬥”的觀感,還會助長“燒錢大戰”“價格內卷”等惡性競爭之風,於中資企業參與海外市場競爭並無益處。
猶記得20多年前,中國摩托車企業競逐東南亞市場時,一些企業急於在海外站穩腳跟,就上演“自相殘殺”式降價的一幕。最終的結果是,影響了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導致我國出口產品口碑急速下滑,市場佔有率斷崖式下跌。教訓猶在眼前,切勿不當回事。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苗偉發出嚴肅的提醒——中資企業出海進入深度參與全球競爭的階段,但存在出海產品同質化、價格戰頻發等“內卷式”競爭問題。政府和企業應該共同努力,遏制出海中資企業之間的不正當競爭,加強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
不能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悲劇再重演了。即使是在海外市場,也應當避免“內卷外化”的風氣傳染。一方面,相關企業應當強化自律,升級競爭智慧,別隻盯着眼前而丟掉了長遠。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組織等應依法對出海企業加強監管和規範,引導企業步入良性競爭正道。
更重要的是,每一家企業都應當轉變商業格局和思路,加強創新投入,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差異化競爭優勢,以此滿足海外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中資企業走向世界並深耕海外市場,不能靠走“內卷外化”之路,而要靠公平、規範的競爭,靠本地化的產品創新、質量放心和服務用心,才能打造出一張張嶄新的中國名片。